【大紀元2010年11月12日訊】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轉載於朝鮮日報中文網的文章,題目是《李准基或將成為新一代青少年的楷模》。文章開篇寫到「在韓國,年輕人對人生,對前途存在的迷惘,在中國青年人當中同樣也存在,正因為如此,才有大批青少年追逐韓流,崇拜花美男…而在眾多優秀的明星藝人當中,一顆最為璀璨耀眼之星冉冉升起,那就是韓國藝人李准基!」通覽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韓國的80後、當代演藝圈的人氣之星讚譽有加,特別是對李准基能夠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看世界,有著一顆為他人的心,恪守著有價值的人生觀而感歎到「這樣的人不就是英雄嗎?」
不錯,在走入演藝圈默默沉寂5年之後因電影《王的男人》而迅速走紅亞洲的韓星李准基雖然後來兩部電影的票房不佳讓他感到明星泡沫的失落,但很快調整自己的心態,決定用作品用角色去真正打動觀眾,隨後在《狗和狼的時間》、《一枝梅》兩部電視劇中通過演技實力奠定了自己在韓國演藝圈的位置。除了這之外,更多讓人感到與其他藝人不同的是他活潑開朗、堅強勇敢、有責任感、為人謙虛、注重禮儀、充滿愛心懂得感恩與回報。
韓國媒體曾評價李准基為「嚐過人生之苦的演員」。但是就是這個從對演藝嚮往的懵懂夢想到用無限熱情來詮釋自己演藝之路的過程中付出無數艱辛與汗水的李准基卻可以在韓國娛樂節目黃金漁場中毫無掩飾輕鬆的談及過去的往事,可又有誰知道,當初在超過200次試鏡,一次又一次失敗後,憑藉著隱忍、堅持與不懈挑戰最終獲得演出機會的他也曾傷心的哭泣過呢。為了圓自己的夢想,小小年紀孤身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首爾闖蕩演藝圈,即使每天長時間辛苦打工,住著狹小的屋塔房,充滿熱情的他卻可以一邊擦著檯球桌一邊開心而單純的想「好幸福噢,我終於成了首爾人」。為了回饋無數粉絲對他的厚愛,在首爾舉辦首次fan meeting中,他可以深情地念出一封寫給影迷的信,向影迷承諾他不會辜負大家的厚望,並表示與影迷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感到無比幸運。身為一個外國人,他可以為台灣水災獻一份愛心;不拍戲的時候,他可以積極去做義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2009年2月11日他與韓國藝人金荷娜一起前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參加為期一週的tvN World Special Love的活動。在雅加達的貧民區住著最破舊屋子的祖孫4人是他們看望的對象,在那裏他可以獨自一人親手一磚一瓦為奶奶和孩子們修繕簡陋的房屋,親自為奶奶和孩子們做韓國料理,他可以抱著其中最小的孩子興緻勃勃的看馬戲表演,他說道「我沒有向孩子們承諾將他們帶往嶄新的世界,我要讓貧瘠土地上的孩子們看到這兒也可以成為光明的天堂」。這不是哪一個明星或巨星放下架子就可以做到的,因為李准基沒有架子,因為我看到了與孩子們離別時依依不捨的他眼中閃動著的淚光,所以他所做的一切不會讓人感到是在作秀,反而給人留下的是更多的感動。也就是這樣的他在2009年亞洲巡迴演唱會最後一站的台灣,在遭到主辦方欺詐而讓周圍的人都感到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為不讓影迷們失望,自掏二億韓元將fanmeeting圓滿完成,這個足以讓在演藝圈的台灣同行們刮目相看的事卻理所當然是李准基他自己的做事風格。更何況在不久前,舞台劇《生命的航海》綵排受傷事件更讓李准基無愧的登上了年輕英雄的寶座。(舞台劇《生命的航海》綵排受傷事件:正在服兵役的李准基參與了舞台劇《生命的航海》的排演,因舞台機件故障,不慎撞傷額頭,被送醫院縫50針。傷口尚未痊癒的第三天,為不影響整體的公演,他返回劇場參加舞台劇首演)
也許不光是在中國,在韓國李准基也是一個突出的代表吧。所以那篇文章的作者才會說出「李准基或將成為新一代青少年的楷模」的話。
歷史上,英雄的話題由來以久,英雄的精神流芳千古,讓人敬佩、景仰、懷念。不過在中國,在黨文化侵襲、侵沒的61年間卻形成了一種變異的楷模文化。楷模文化中的英雄、楷模有哪些,他們是怎樣產生的,看過《九評》與《解體黨文化》的人都很清楚,在此就不作贅述了。楷模文化是一種教條式的,為政治服務的,有意圖宣傳的,束縛人精神與思想的、從黨文化中衍生的產物。它的目的在於從精神信仰這一方面操控民眾,從而達到更好的專制統治。每到水災、火災、雪災、地震等天災人禍,這些英雄們就應運而生。我不否認這其中有真正的英雄,即便是這樣,他們也會被黨文化所利用成為歌功頌德的工具。否則也絕不會為他們作宣傳。那些肩負著「宣傳重任」的楷模們從黨內到全國開始做巡迴演講報告,再加上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大媒體的宣傳攻勢,想必全國上下已經被英雄事跡所降服了吧,非也。這種老套的習慣路線早就被當今的中國人嗤之以鼻,都知道是搞形式主義,只不過做做樣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罷了。最可憐的還是那些上中小學的孩子們,一到這個時候就要開主題班會,生硬而枯燥的去寫讀後感、觀後感之類煽情的文章。
那麼在朝鮮日報中文網上被那篇文章讚賞為英雄的李准基如果真的可以成為中國青少年的楷模,是不是也會讓准基拿著講稿巡迴演講一下呢?回答是否定的,就算李准基再優秀也不允許。原因是准基不是黨文化下精心培養出來的,不符合政治需求,不但不能為政治宣傳服務,他的優秀、他的價值觀、他的行為準則反而會成為刺破黨文化的利刃,怎麼可以宣傳他?因為魔鬼害怕憎惡的就是天使。
那麼在民眾心中的英雄是甚麼樣的呢?其實很簡單,自古以來都一樣。除了那些歷史上被歌頌的傳奇式的偉大英雄人物以外,那些憂國憂民為民請命的是英雄,那些不顧生死、保家為國的是英雄,那些捨己救人的是英雄,還有那些平凡中的英雄們。這些才是在民眾內心深處真正被承認的。然而在受黨文化中毒深重的中華大地上,在還尚無法擺脫黨文化束縛的現狀下,老百姓只得被迫或無奈的順從黨文化的教育模式,在封閉的環境中成長的、用黨文化來思維的人們無法知道受到中國古傳統文化影響的韓國人或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與差異,無法知道流著相同血脈一海之隔的台灣人的思維方式與差異。所以反而讓人慶幸的是李准基沒有生長在中國,不是被黨文化侵蝕的80後,他可以在自由社會下成長,形成健康的人生理念,換句話說,在現在的中國社會是不會有中國的李准基的產生。
也許李准基不曾看到這篇稱讚他為英雄的文章,但對於「學習的榜樣」的問題,他會怎麼看呢?其實在2009年新唐人電視台娛樂新幹線名人坊節目中,主持人盈盈「李准基有沒有目標人物」的提問,李准基已經作了回答。他說「我沒有甚麼目標人物,為甚麼怎麼說呢?我不希望那樣定型的走下去。如果有甚麼可學的地方,我都可以吸收的。和我差不多的演員有時候也很讓人敬佩。這些後起的演員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相當不錯。所以說沒有從甚麼時候起就定下作為目標,只要有可學的地方我都會考慮的,今後我也一定會這樣的。哪一位有甚麼長處、有甚麼可學的地方,我就很快去觀察對方,瞭解對方」。看來李准基是喜歡取眾家之所長呀。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古文化「聞過則喜、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等。
那麼在中國這種屢見不鮮的英雄巡迴演講團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在如今金錢至上道德觀念嚴重缺失的中國,人們也只把他當作一場戲在看而已。這就好比一缸涼水,你把手伸進去,想用手的溫度去加熱它,結果可想而知。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還這樣寫到「我不算是個准fan,但是,正是李准基,改變了我原先對韓國的很多偏見,我開始關注起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深入瞭解它的歷史、自然、民俗風情及美食等;我從不追星,也不隨韓流,我只是好奇到底是甚麼樣的社會環境、甚麼樣的家庭背景,甚麼樣的文化教育才能培育出像李准基這樣優秀的青年?」
歷史上韓國受中國古傳統文化影響、特別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是個十分注重禮儀傳統、秉持孝道、充滿人情味兒的國家。人與人相處除了講究禮儀外,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是靠情份來締結。並且韓國有著特有的全男皆兵的制度,在那樣環境下成長的男孩子參軍之後責任感都變得很強,每個人都會很自然的從別人的優點那裏找到差距,每個人又會不經意的讓別人獲得感動,楷模精神已經溶化到空氣的每一個粒子中去了。因此李准基也說道「說實話我們的士兵們真的受了很多苦。從早到晚在炎熱天氣中像蒸籠一樣的練習室裡面拚死拚活。電風扇有那麼幾台……身上的肉也越來越少。軍樂隊的戰友們不顧嘴上手上起泡的練習著。我比那些朋友們要大很多。那些年紀輕輕便投身為國家盡予忠誠的各個部隊年輕的戰友們。那些人純粹的熱情……成了對我極大的刺激。」精神的感染力是無形的,力量卻是無窮的。這就好比一缸熱水,你把手伸進去,你的手也會隨之變得溫暖起來。
那篇文章的作者卻不知道韓國的文化是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了的。正是那樣文化教育下的李准基可以讓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被黨文化隔斷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環境下生活的中國人改變原先對韓國的很多偏見,從此關注起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俗來。我想這不光是李准基的個人魅力,也是韓國這個國家的魅力所在。
然而同為東方民族的中國呢,有著悠久文明的古老中國呢,歷史上湧現出那麼多感人的英雄人物、留下那麼多優秀文化的中國而今卻飽受黨文化摧殘長達61年。但是骨子裡深藏著堅強、勇敢個性的中國人,血液裡流淌著勤勞、善良因素的中國人不會就那麼容易的被打倒了,雖然沉寂了這麼長時間,當他們明白這一切的真相後,正勇敢的掙脫與摒棄黨文化的束縛。在《九評》橫空出世的六年前到現在,退黨人數已急增到83,786,270人(截止2010年11月12日北京時間上午8點30分)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迅速增加。
與此同時,持續三年的神韻巡迴演出團的演出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復興,正以旋風的速度風靡世界。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興起已經拉開帷幕。五千年的大戲,天人合一的思想盡顯在神韻的華美舞台上。她至高、至純、至美的藝術境界更深的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精髓,被奉為真正的中華文化。每一場演出聽到更多的是經久不息的掌聲,看到更多的是觀眾止不住的感動的淚水。當許多大陸的中國人知道神韻後期盼她有一天能夠到中國來演出,更是將中華傳統的回歸寄托於她。也許真的在不久的將來,在黨文化徹底解體消失的中國,中國大陸的民眾可以在自己的國土上享受這場文化盛宴了。
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