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賈英華訪記

人氣 65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20日訊】北京一個星期日的下午,記者推開了作家賈英華家的門,在書房堆積成山的照片、資料中發現了他,很難想象這就是以撰寫《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末代太監孫耀庭傳》等書而成名的賈英華,一個并不起眼的人:一米七几的個子,一副金絲眼鏡后閃動著真誠、質朴的目光,嘴邊蕩著淺淺的笑意,讓人看了很舒服。當記者道出對出版不久就已熱銷京城內外并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被國內外數十家權威媒體以及二百多家网站報道評介的《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以下簡稱《解密》)一書,怀有極大興趣時,賈英華將一摞原始書稿清樣拿了出來:“我們邊看邊說”。怀著”探秘”的心理,記者走近了他。

溥儀有“病”的婚姻生活;李淑賢的真實身世──曾一度留跡于舞場……

記者:這部《解密》是你“末代”系列的第五部作品,能否談一下這部書的創作初衷?

賈英華:這是根据我一部塵封了二十多年的手稿為主要線索并佐以其他史料撰寫的。我從二十多歲起到現在始終想真實披露一些史實。從与李淑賢合寫”末代皇帝后半生”回憶開始,我就利用業余時間整理,通過看溥儀日記及采訪的形式形成了一個一百多頁的回憶稿,把諸如衣食住行,包括接待外賓所有的細節整理了出來。我們現在見到的溥儀日記或有關他的記載大部分是比較呆板的,溥儀受雷鋒日記的影響,他知道這些東西要見諸后人,所以回避了很多東西,這与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現在看來它只有一定的日期、大事記的參考价值。

而對于表現溥儀婚姻生活及其异乎常人的真實一面,在當時難度都是非常大的。要做到這些只能力求讓李淑賢說出真實的溥儀,但對于她的身世及他們之間的夫妻關系,我經常打上問號,從李淑賢的回憶和溥儀日記、以及后來查到的檔案中印證。

當然檔案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檔案中的“自傳”又不完全反映真實經歷。當我采訪了三百多人,并搜集了大量錄音、書信后發現相當一部分內容跟人們認識的完全相反。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沖擊,矛盾在我心中形成,到底要不要面世?多年來一直在猶豫。如今我希望把較為真實的溥儀后半生的婚姻生活跟那一段真實的歷史告訴讀者,把它披露出來。

記者:《解密》中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這些從何而來,如何證明它的真實性?

賈英華:李淑賢在与溥儀結婚前,曾是北京朝陽關廂醫院的一名護理員。由于文化條件等所限,沒能評定為護士。在她与溥儀的婚禮上,“一位當過舞女的女士被李淑賢稱作惟一的‘娘家人’,陪坐到了婚宴的主桌上。”她和其他人證明李淑賢曾留跡于舞場的采訪紀錄我是有的,事實比較清楚;關于李淑賢的一婚、二婚、三婚的三次婚姻,不僅是采訪得到的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原始檔案。《解密》一書中首次公布了有關部分的調查結果,包括解放后她前夫被槍決等等從來未曾披露的真實事實。

在現存的李淑賢的個人檔案中,我找到了她的“自傳”。經确認,這不是她親筆所寫,而是請人代筆的,但有她的簽名。在這個“自傳”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說:“我曾經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一個人到處流浪,解放后男女才真正平等了”。當時,全國政協也在調查此事,等事情基本清楚時,他倆已經結了婚。周總理接見他們的由來是什么?我采訪過當時親自處理李淑賢与溥儀离婚的原全國政協秘書處長連以農。當時新聞社向全世界發了通稿,我們的紀錄片中還有改造好的末代皇帝非常幸福地生活著,忽然間鬧离婚,如何向世人解釋?在接見中,周總理一再勸說李淑賢:就權當是溥儀的保衛工作者。李淑賢從此再也不好提离婚了。后來,文革爆發,所謂离婚也就不了了之了。

記者:你曾經与李淑賢的關系很密切,如此爆出她的身世,會否惊動京城有關人物?

賈英華:李淑賢是從舊社會掙扎過來的人,我從十七、八歲就跟她接触。我總的感覺她還是一個好人,同大多數人一樣屬于一個有缺點的好人。她自幼茹苦,終生欲追求富足生活,但苦被命運所累,直至嫁給末代皇帝也未享受到夫妻幸福。在我看來,她是一個頗值得同情的坎坷人物。在我的書里她不是一個負面人物,只不過原來有個末代皇帝妻子的”光環”罩著。我想用力求客觀的筆法,盡量出于一种善意的寫法,于是我嘗試了一种新的寫作體例。全書四十九章里每一章前半部分基本是李淑賢的回憶并加以溥儀日記等史料佐證,基本保持原貌,后半部分則是我用楷體字寫出的調查和考證。這樣可能更直觀,真實。

至于各界會有反響,這是很自然的。早在這部書剛脫稿,在《家庭》雜志選載一點,國內外數十家著名報刊以及上百家网站先后作了報道,引起不小轟動,國內外也出現不少評論。當然以后也難免有爭議,我認為這是正常的。說到這儿,我還應實事求是地作一說明:此書正式出版前,我多次作了刪改,這對于作者而言純出于無奈。但不若此,此書難以出版。這是實話。我想,讀者也包括所有人愿意知道歷史的真實。真實是具有生命力的。一部文史作品的真實性,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對這點很自信。

三個“首次”,解密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

記者:能否舉例披露一下書中首次公開的史料?

賈英華:譬如,在《解密》這部書中我將首次公開几封信、首次公開几份檔案、首次公開几幅照片。舉個例子: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中,溥儀在婚禮的照片里把兩個媒人刪去了,這是李淑賢的意思,怕引出她自己的身世,這幅照片將首次完整地登出來;象全國政協調查李淑賢前夫被鎮壓的史料也是第一次面世;公布溥儀關于毛主席接見寫給友人的親筆信;文革期間周總理在溥儀病重時的親筆批示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這對于解密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內幕,具有重要的證實意義。

賈英華:戴著鐐銬跳舞

記者:從少年時代開始至今,你就与晚清以來人物和舊事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可不可以理解為你的一种“末代”情結?

賈英華:前不久,一位友人曾打來電話對我說:這可以視作世紀末的百年情結。二十多年前偶然的接触注定了我一生的契机。一九九零年那場官司最后以我胜訴告終,并寫入了中學教科書。法律界的人士說從沒見過這樣寫書的,為佐證一段話能采訪十几個人;為寫一本書能在十年間采訪三百多人。那些年我北到東北長春,南到云南,東到蓬萊,完全業余自費。光是毛澤東接見溥儀這個情節,我就采訪了二三十人;為找到李淑賢身世的證据,我找到了當年朝陽區派出所民警陳靜波;為采訪到曾在北京植物園与溥儀吃住在一起的劉寶安,我利用婚假時間一路采訪,与老人同吃同住感動了他,終于把文革中險些燒掉的多封溥儀書信贈送給了我。后來我回京后還有時給他寄錢,直到書出版寄去退信,才知老人去世。

我認為文史作品的靈魂就是其真實性。在這方面,我是反對憑空虛构的。我寫作最大的苦工夫是挖掘最珍貴的獨家史料,再進一步是研究透這個人物,運用嫻熟的文筆描述,只能在這個圈內”跳舞”。實際,這是一种非常被動的、難度非常大的”舞蹈”。七八年前就有專業評論家寫文章評論我太苛求真實了,如寫溥儀那天出門我會查日記查气象–“他身后沒有留下慣常的身影—-“很簡單的一句話,我都是力求建立在一個真實的基礎上,即那天是陰天。難怪有人評論我是”帶著鐐銬跳舞”,自己給自己制造難度。

我想,真誠是待人的態度,真實是寫書(文史作品)的態度;真誠能打動人,真實能贏得讀者。

賈英華:請歷史做一個評判

記者: 近几年文壇興起隱私風潮,不是自爆隱私,就是揭人長短,你怎么看這种現象?

賈英華:關于這個問題我毫不諱言,我原來的書名叫《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大揭秘》,為了使其更嚴謹些,改稱《解密》。”揭秘”是一种俗稱。它本意是想使人們了解真實的史實。我想,對于文壇的”隱私風潮”要作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論之。對于有些作家為了聳人听聞,故作媚態,迎合世俗,不惜胡編亂造歷史,或一味追求”离譜”的獵艷獵奇,這樣的東西沒有生命力。作品的靈魂是真實,不在于你起什么題目,而在于你是否持一种客觀的歷史態度。所以我反對文史作品的故弄玄虛尤其是無中生有的編造。但對于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疑案”,去”解密”是應該的。這不但是歷史學家的任務,也是作家的責任。

記者:据說這本書曾要通過競拍的方式出版,為什么又取消了呢?

賈英華:原來想采取競拍方式出版是使書籍走向市場化的一次嘗試。我想,一本書出來希望更多的出版社能夠參与,希望有更多的讀者看到它,希望得到多方面的廣泛關注。現在看來,還未競拍原來的三個目的就已達到了,而且在國內外引起不小的動靜。我想适可而止,于是取消了競拍,將此書出版權交給了很主動前來聯系此書出版的群眾出版社。

之所以交給他們出版,很重要的原因是,此社曾出版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和我那部續補之作《末代皇帝的后半生》,這樣有一定的連續性和權威性,也可以成為”系列”。這本書的真實性和生命力我是肯定的,究竟如何?請歷史做一個評判。(摘自人民網)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抄襲”溥儀遺囑” 《中外名人遺言》出版商成被告 (7/7/2001)    
  • 保加利亞末代皇帝料贏大選當總理 (6/13/2001)    
  • 溥儀第四任妻子 末代王妃李玉琴病逝 (4/26/2001)    
  • 末代皇帝溥儀妻子李玉琴病逝 (4/26/2001)    
  • 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第四任妻子病逝今出殯 (4/26/2001)    
  •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4/20/2001)    
  • 鄔君梅上海姑娘美國夢成真 (12/31/2000)    
  • 北京舉辦百年回顧展 (12/8/2000)
  • 相關新聞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第四任妻子病逝今出殯
    末代皇帝溥儀妻子李玉琴病逝
    溥儀第四任妻子 末代王妃李玉琴病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