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 幸有自由土地

劉曉波

人氣 5
標籤:

(//tvsmo.com)
【大紀元6月12日訊】 今年「6.4」12週年紀念日,在只有幾百萬人的香港,卻有4萬8千人 參加了燭光集會;而在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陸,卻是死一樣的沈寂。 當我這個大陸人坐在北京的黑暗中,想像4萬8千簇燭火點燃香江的夜 空時,我的心中升起了感動、希望和欣慰。在中國,畢竟還有一塊自 由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畢竟還有擁有自由的同胞,為仍然處於奴 役中的大陸人爭取自由。縱然這燭火無法被大陸人看見,但是它的自 由之光終將照亮大陸。

對於太多的大陸人來說,回歸後的香港仍然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殖民 地,是權貴們可以自由出入、而老百姓難以企及之地。通過被中共嚴 格操控的傳媒,他們最熟悉的是香港的富豪和演藝明星。幾乎所有的 大陸媒體上,每天都有這些人的報導和花邊。他們只知道李嘉誠、李 澤楷、周華健,幾乎不知道司徒華、李柱銘;只知道港、澳人大代表 年年來北京參加兩會,卻不知道法輪功在香港是合法組織;只知道董 建華如何擁護中央政府,不知道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為什麼辭職; 只知道香港是購物和吃的天堂。

新聞封鎖造成惡果

然而,他們卻從來不知道香港人在回歸後為捍自由而進行的鬥爭,不 知道12年來香江邊為了悼念「6.4」亡靈而年年燃起的燭火;似乎香 港除了掙錢和作秀之外,就再沒有什麼文化品位、思想深度和道義良 知。

但這不是事實,而是中共的新聞封鎖所造成的惡果,是另一種形式的 「妖魔化」,即把香港妖魔化為「良知和文化的沙漠」,正如中共把 美國妖魔化為四處伸手的國際霸權一樣。整整12年了,在香江邊,為 「6.4」死難者祈禱的燭火年年點燃。那些普通的家庭主婦,那白髮 蒼蒼的長者,那接過火炬的年輕人,他們都是香港的普通市民。但是 他們卻具有遠遠超過大陸人的基本良知和健全常識﹕自由與每個人相 關,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處在奴役之中,那麼人類的自由就是 殘缺的。

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位傷殘者鍾錦樹。當他作為義工向與會者們分發白色的蠟燭時,他送給每個人的是良知、是正義、是愛。他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我可以到北京天安門悼念英魂!」他讓我回憶起12年前的那個血腥而恐怖的夜晚,在天安門廣場,一位來自香港的年輕人留下的最後聲音﹕「我們香港大學生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現在,我不知道這位香港大學生在哪。我猜想他12年來也一定年年手 持燭火,回憶那個永恆的夜晚。那是我們共同的記憶,也將是世世代 代的記憶。我作為一個大陸人,面對這些在燭火中為亡靈祈禱的普通 香港市民,只有羞愧。

(2001年6月7日凌晨於北京家中)

原載《 民主論壇》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人像數位印章 (6/12/2001)    
  • 張先梁 :面對專制鐵幕 ,“ 网絡民主 ” 的前景令人無法樂觀 (6/12/2001)    
  • 楊支柱:慎言暴力——略論人類歷史上的各種革命 (6/11/2001)    
  • 杜耀明 ﹕ 董特首 ‘ 超北京 ’ 的新聞觀 (6/11/2001)    
  • 富爸爸: 通往財務自由之路 (6/11/2001)    
  • 李怡:捍衛「隱私」 (6/11/2001)    
  • 笑蜀:國家控制輿論工具是思想自由的天敵 (6/10/2001)    
  • 學者指防堵台商西進效果有限 (6/10/2001)    
  • 德國批評美國的間諜活動 (6/10/2001)    
  • 遠東經濟觀察(6/14):社論--法國法律在香港法輪功問題上引起的煩惱 (6/9/2001)    
  • 立法对付邪教五成七受訪者反对 五成六担心会限制香港的思想及信仰自由  (6/9/2001)    
  • 由內會主席提出決議案的建議 遭香港立法會否決 (6/9/2001)    
  • 【紀元專欄】 曹長青:六四到底死了多少人?——全球記者們的失職 (6/9/2001)    
  • 北京申奧 挑起民族情結與政治角力 (6/8/2001)    
  • 劉愛玲成為WUSA首位蟬聯每周最佳的球員 (6/8/2001)    
  • 中國福建:首例丹頂鶴与白枕鶴雜交后代誕生 (6/8/2001)    
  • 沈淦 : 遇羅克,我心中的豐碑 — 泣讀《我家》 (6/8/2001)    
  • 【自由鳴放】孤獨的斗士—向《南方周末》致敬 (6/8/2001)    
  • 南華早報:特首應該堅持自由包容政策 (6/8/2001)    
  • 【紀元專欄】 胡平: 屠嬰、打胎與避孕 (6/8/2001)
  • 相關新聞
    【紀元專欄】 胡平: 屠嬰、打胎與避孕
    南華早報:特首應該堅持自由包容政策
    【自由鳴放】孤獨的斗士---向《南方周末》致敬
    沈淦 : 遇羅克,我心中的豐碑 --- 泣讀《我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