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mo.com)
【大紀元5月7日訊】日前,清華大學迎來了90周年校慶。在此期間,這所學校一改內斂低調的風格,頻頻表示要在未來十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
關於世界一流大學的話題,再次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是什麼,我們的差距在哪里,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短時間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可能性何在?
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是什麼
在迎接校慶的系列活動中,清華大學請來了20多位國內外著名大學校長,為清華大學和中國高等教育“號脈”。英國牛津大學校長Colin Lucas先生認為,牛津一流大學的理念體現在三個領域:一是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學術研究設施、基礎建設和教學基礎設施非常發達﹔二是雄厚的師資力量﹔三是好的人文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在學術上享有聲譽的學者和教授共同營造出一個非常好的人文環境。總的來說,一流大學應該在學術聲望、知名學者、科研成就、學生質量等方面擁有整體的實力優勢。
從1993年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奮斗目標以來,清華大學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座歷史悠久的名校在新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巨大的活力。對於中國高等教育來說,清華大學的改革思路和辦學歷程像一把尺子,可以度量我們與世界一流大學的距離。
在發展中繼承傳統
近一個世紀的成功發展印證了清華前輩教育家們優秀的治校理念。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過程中,清華人清醒認識到,歷史不是包袱,而是珍貴的精神財富。
清華大學教授馬栩泉說,辦大學和修路、造房子不一樣,我們可以在幾年內造一座大廈,鋪一條鐵路,但大學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需要積累的。世界一流大學很多都有著幾百年的歷史。隨著歲月變遷,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但大學依舊。大學擁有特別穩定的生存能力。
牛津大學校長在參觀清華時,對該校的悠久歷史和對國家產生的重要影響“感到驚訝”。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有一段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延聘優秀人才擔任教師一直是清華大學的傳統。目前重要的是將傳統發揚光大,使之適應新時期情況的變化。
從歷史上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國學四大師”,到熊慶來、楊武之、華羅庚等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以至數量占近一半的“兩彈一星”元勛,清華大學在歷史上一直是群星璀璨。
清華人認為,優秀的教育和科研最終依靠的是優秀人才。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加入清華大學,成為這所大學最重要的政策。學校先後推出“百名人才計劃”、“學術新人獎”、“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青年骨干派出計劃”、“青年骨干支持計劃”等培養和引進措施。全校教師中兩院院士有46人,45歲以下教師占60%,34人為年薪10萬的“長江學者”。
清華作為一流大學必須擁有一批世界級大師。我們要創造好的科研條件,同時提高待遇。清華大學透露,未來計劃將到國外聘請50位世界大師級人才,年薪10萬美金。
另外,培養“文理會通”的人才一直是清華大學的傳統特色。早期的清華人文底蘊深厚,文史哲方面人才輩出。而許多科學家在其中耳濡目染,藝術學養扎實,對事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不久前,清華大學校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校園做了題為《美與物理學》的演講,大師臻於化境的講述,體現了對科學和藝術魅力的至高領悟,傾倒了眾多青年學子。
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綜合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特征。從教育規律來講,學生在各種學科互相滲透、互相耦合的環境下才能較好地發展全面素質。
清華大學努力恢復文科建設,展開綜合性學科布局。1997年成立了傳播系,1999年成立了法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同年實現了與中央工藝美院的合并。2000年,教育部批准清華大學籌建醫學院。目前學校共有11個學院、44個系,成為一所擁有理、工、文、法、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富於創新的建設思路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有一流的教育觀念。清華大學在近年的改革中,追蹤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潮流,根據實際情況,探索總結出一整套富於創新的發展思路。
王大中將清華大學創一流的辦學模式總結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
一所大學成為研究型的標志之一就是研究生的數量。經過實施縮短學習周期、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統籌培養的措施,清華大學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接近於0.8:1。
世界一流大學一般來說都是研究型大學,因此清華大學把科研放在突出地位。科研和教學相輔相成,在為國民經濟服務的同時,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清華大學堅持讓學生進入到科研的第一線。去年年底,學校研制成功中國新一代高溫核反應堆,這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這座未來將進入民用生產的核反應堆,凝結著許多清華在校學生的心血,通過這個項目,學校優化和充實了相關學科的建設,并儲備了大量人才。現代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突破就是將大學辦成沒有圍牆的大學。隨著終身教育觀念的加強,學校的辦學職能進一步拓展。清華大學除了與內地的企業、政府和機構合作外,還加強在遠程教育和與世界交流方面的力度。目前,清華大學和國外大學、公司合作建立的研究所有56個。
清華大學的信息化速度趕上了許多發達國家的大學。學生從上課、交作業到日常溝通均有網絡參與。到去年年底,清華大學的學生宿舍全部實現了電話、電視、因特網三通,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擁有自己的計算機。
清華大學校園美麗宜人的景色令人神往。以“綠色教育、綠色科技和綠色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大學”計劃被列為國家示范項目,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日益深入每一個師生員工心中。
不可回避的差距
雖然是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清華離世界一流還有很大差距,任務非常艱巨。
王大中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要加強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在我國整個高等教育觀念中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有特殊才能的學生無法進入大學,高校培養人才偏向於狹窄的專業,側重於專業的應用和服務。但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
另外,我國大學的科研成果與國民經濟和市場需要還有很大差距。清華大學教師祁金利說,一流大學應該善於把出現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技術、新科學以較小的成本轉化到社會行業上去,推動社會經濟進步和國家實力的增長。在發展中國家辦世界一流大學的最大障礙在於經濟實力與發達國家難以相比,國家和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支持力有限。大學必須開動腦筋,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資金上的保證。
王大中表示,清華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還包括博士生的質量有待提高,科研成果水平還不盡如人意,與世界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等。
但是,面對種種挑戰,清華大學以及高等教育界仍然對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充滿信心。
清華大學宣傳部部長庄麗君說,“科教興國”的戰略正穩步實施,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中國加入WTO以後將越來越開放,在這三個正面因素激勵下,未來十年清華大學實現躋身世界一流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