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口无凭,我们来看些证据。
投资界最常号称自己有“选股技巧”的人是谁?大家一定马上联想到基金经理人。投资人付出的经理费就是购买经理人的选股技巧,希望藉由经理人的技巧和能力为自己带来优异的报酬。
这种仰赖经理人的选股能力,期待更高报酬的基金,就是主动型基金。而单纯追踪指数、复制市场报酬的指数型基金,则属于被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经理人如何表现他的能力呢?我们可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自1973年开始,《富比士杂志》(Forbes magazine)每年选出十几支基金列入它的基金荣誉榜里。富比士基金评比看的是多方面的表现,包括过去十年的表现、七年以上持续稳定的经理阶层和多空头时的表现等等。这份荣誉绝不亚于晨星的五星评等。
1992年,柏格先生在《投资组合管理期刊》(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上发表了〈股票型基金的选择〉一文。
文中检视一个问题,自1974到1990年间被列入富比士基金荣誉榜的基金,在接下来的年度是否能打败同类型但非荣誉榜上的基金?
结果是,两者平手。荣誉榜基金和非荣誉榜基金的表现并没有显着差异。假如基金经理人选择股票就像投手投球是种能力的话,那么你在这个研究里看到的现象就相当于,以过去优异表现挑选出来的优秀投手,其日后表现和一般投手并无二致。
好投手很会投球,但好经理人真的会挑股票吗?
接着我们来看看台股基金的表现。根据台大财金系教授编制的台股基金评比,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单年报酬率前十名的基金,它们在2007年报酬的排行。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06年单年报酬排名前十名的台股基金,除了两支(大华大华、大华中小)例外,其它在2007年连前三分之一的名次都排不上,甚至还有六支落在一百名之外。
让我们再多看一年的资料。
2007年排名前十名的基金里,只有一支(永丰永丰)在2008年仍能保持在前十名内。
在运动界里,每届奥运金牌得主,通常都是下届奥运夺牌的热门选手。但在基金界里,每届的得奖基金似乎都是下届不得奖的热门人选。
这就像是将日常生活经验中,花费愈多,得到愈多的想法直接应用在投资一样,投资人如果以为选股和运动一样,大多靠的是技巧,那么等着他们的,恐怕将是个大大的意外。
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在台湾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结论就是,基金的好绩效难以维持。那些依照过去绩效来决定未来购买基金的投资人,以及相信选股是种能力的投资人,恐怕都会对结果很失望。@待续…
摘 自 《股海胜经--No.1财经部落格主的指数化投资法》 如何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