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明宗台北26日电)“考律师时,有一题就是我声请的释宪案,老天对我还不错”,律师徐念怀想起大学5年级声请的释宪案,仍记忆犹新。
1995年,当时仍就读东吴大学法律学系5年级的徐念怀,骑着弟弟的机车经过植物园时遭拦检,测出排气不合规定,当场被开了新台币1500元的“通知书”,要他到另一处所缴纳罚锾。他本来要提诉愿,但行政机关却说,“通知书”不是“行政处分书”,不能据此提诉愿。
一般情况是人民拿到行政处分书后,可决定先不缴罚锾,诉愿后再说;但当时的流程,却让徐念怀先缴钱才拿到行政处分书,之后才能提诉愿。
“当初设定的目标就是释宪”,徐念怀说。面对不合理的规定,这个法律界的初生之犊,在所有的诉愿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走完后,就与另一位念法学研究所的同学合作写出释宪声请书,让大法官给个说法与公道。
大法官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423号解释文认定这样的过程影响人民诉愿权利,两个大学生的一个单纯念头,就让人民的诉愿权利往前迈进一大步。妙的是,徐念怀后来考律师时,题目就有这一题,他说,“老天对我我还不错”。
另一个向司法风车宣战的唐吉轲德是只有国中学历的李荣龙。多年前某日,在住家附近散步的李姓男子遇警方临检,只因没带身份证就遭警方搜身,气不过骂了脏话,就被带回警局,问笔录到凌晨,最后还被判拘役。
翻阅当时报导,“在自己家附近散步还要带身份证吗?没带身份证是罪大恶极吗?”,只有国中学历的李荣龙为哥哥发出义愤,也印证司法院长赖英照所言,“虽然宪法条文摆在那边,但并不必然保障民权”。
执著与坚持,家境不好的李荣龙自力翻阅所有能接触到的法律书籍,接触所有可能接触的免费法律咨询,最终还透过人权团体找到律师张炳煌撰写释宪声请书,为自己与哥哥,挣一个释宪的机会。
“其实当时学理上都知道不对,释宪成功没那么难,只是没人声请,缺的只是个机会”,张炳煌谦虚回忆当时场景,而大法官认为“临检实施之手段:检查、路检、取缔或盘查等不问其名称为何,均属对人或物之查验、干预,影响人民行动自由、财产权及隐私权等甚钜,应恪遵法治国家警察执勤之原则”,给了最好回答。
这对兄弟,不具法律背景的兄弟,只有单纯义愤与相信宪法能保障他们的兄弟,自此,改变中华民国警察的临检方式。
这样的人民有多少?赖英照说,最近10年的大法官解释,人民声请的比率达76%。
从另一个切面看,不少法官也具人道精神,确信受理案件的适用法律或命令,有抵触宪法疑义时,裁定停止诉讼程序,声请大法官解释。
以释字第666号释宪文认为社会秩序维护法“罚娼不罚嫖”规定违宪为例,就是两个年轻的法官,不愿成为死守法律条文的法匠,反思“为何她们年纪这么大,还做这样工作?背后一定有苦衷”,这个释宪文的出炉,成为台湾人权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一人一句说宪法,当徐念怀被问起如何看待宪法时说,“宪法是人做出来的东西,是活的,有感情”。这种法律感情,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