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曾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拥有三个教授的老爸爸写的养儿心得,文章里头写着:“我打从三个儿子小时候,就告诉他们,直到学业完成前,绝对不要去打工,只要你们能读,我一个小小公务员,一定把你们的学费张罗来。”
以目前我跟先生一个月超过十万的收入来讲,对于两个儿子的开销,已让我有点觉得难熬了,哇,这老先生真是有骨气。不过以我学经济的人来看,这老爸的决定应该是对的,为什么呢?
三个儿子因为只要专心读书就好了,费用问题完全交给父亲,而这三个儿子也很争气,每学期都拿到最高的奖学金,这就是得与失的交换。少了打工的时间,少了心有旁骛造成的不专心,这三个小孩的求学环境非常单纯。而且越是往上读,他们所能拿的奖学金更多之外,不意外的,为了要这三位高才生到名校就读,那么这些学校也得拿出高额的奖金来诱惑他们才行。
而且这三位想必也能顺利通过公费托福的考试,如愿拿到国外名校的学历,并且能顺利进入名校担任教职。这不也都是因为他们专心学习,所带来的“大利多”吗?所谓“机会成本”,就是选择某机会所该付出的代价。而这三位优秀的教授从小就牺牲时下年轻人想拥有的休闲,例如:打工、听演唱会、看偶像剧等,在三十岁之前得到学位,成为年轻的大学讲师甚至教授,跟同样三十岁的年轻人是不是不同呢?
记得我高三上学期之前,都维持全校前三十名,甚至班上能拿到前三名,但因为高三下学期开始与同学,看偶像剧迷偶像,到大学联考分数拿到时,还沾沾自喜,可以到学姐的学校就读,虽然是私校但也不错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觉得外务多了,需要更多的花费,又自作主张的到补习班打工,完全不知同学早已对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了。这造成我后来为了担任正式的国中教职,花了更多的心血,绕了好大一个弯才拿到资格。
求学期间为了追求流行,为了与同学有同样的话题,反而让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不也就是追求时尚追求金钱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吗?
有些生活点滴,都能以经济学理论来衡量,难怪教育部从国中三年级开始,就为他们准备了经济学,不知道你是否受益了呢?@*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