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曾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擁有三個教授的老爸爸寫的養兒心得,文章裏頭寫著:「我打從三個兒子小時候,就告訴他們,直到學業完成前,絕對不要去打工,只要你們能讀,我一個小小公務員,一定把你們的學費張羅來。」
以目前我跟先生一個月超過十萬的收入來講,對於兩個兒子的開銷,已讓我有點覺得難熬了,哇,這老先生真是有骨氣。不過以我學經濟的人來看,這老爸的決定應該是對的,為什麼呢?
三個兒子因為只要專心讀書就好了,費用問題完全交給父親,而這三個兒子也很爭氣,每學期都拿到最高的獎學金,這就是得與失的交換。少了打工的時間,少了心有旁騖造成的不專心,這三個小孩的求學環境非常單純。而且越是往上讀,他們所能拿的獎學金更多之外,不意外的,為了要這三位高才生到名校就讀,那麼這些學校也得拿出高額的獎金來誘惑他們才行。
而且這三位想必也能順利通過公費託福的考試,如願拿到國外名校的學歷,並且能順利進入名校擔任教職。這不也都是因為他們專心學習,所帶來的「大利多」嗎?所謂「機會成本」,就是選擇某機會所該付出的代價。而這三位優秀的教授從小就犧牲時下年輕人想擁有的休閒,例如:打工、聽演唱會、看偶像劇等,在三十歲之前得到學位,成為年輕的大學講師甚至教授,跟同樣三十歲的年輕人是不是不同呢?
記得我高三上學期之前,都維持全校前三十名,甚至班上能拿到前三名,但因為高三下學期開始與同學,看偶像劇迷偶像,到大學聯考分數拿到時,還沾沾自喜,可以到學姐的學校就讀,雖然是私校但也不錯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學,覺得外務多了,需要更多的花費,又自作主張的到補習班打工,完全不知同學早已對自己的將來做好規畫了。這造成我後來為了擔任正式的國中教職,花了更多的心血,繞了好大一個彎才拿到資格。
求學期間為了追求流行,為了與同學有同樣的話題,反而讓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不也就是追求時尚追求金錢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嗎?
有些生活點滴,都能以經濟學理論來衡量,難怪教育部從國中三年級開始,就為他們準備了經濟學,不知道你是否受益了呢?@*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