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同文化的员工共事 公开沟通可化解冲突

作者: 艾琳.梅尔 译者: 李康莉, 唐岱兰

人气 212

编者按:现今全球化企业环境,难免遇到不同文化的人,在跨文化合作共事的过程中,试着多看、多听、少说。掌握听了再开口、学习后再行动的原则,觉察差异与公开沟通,在化解冲突上将可发挥很好的效用。

当国际员工恭敬不足或过度谦卑

“在中国,老板永远是对的。”史蒂夫.恩宁说,这句话反映他这几年在北京的管理体验。“就算老板错得离谱,他还是对的。”

如果你像恩宁一样,面对着比既有认知更阶级分明的文化,当发现员工将你的话奉为圣旨,想从低阶员工嘴里听到意见比登天还难时,可能会感到惊讶又不自在。

“当我询问团队员工想法、建议或意见时,他们会盯着鞋带静静坐着。”恩宁回忆道,“我后来才明白,这种询问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我是在测试,看看他们是否知道我希望听到什么。既然不知道,他们觉得还是保持沉默比较保险。”

这种情况一开始曾让恩宁感到困惑。“如果不晓得我的团队对议题的真正看法,我要怎么做出好的决策?”如果你所带领的团队超乎想像地尊重你的权威,使你无法得到所需资讯,以致无法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这里有几个不折损你职位权威,又能达成目的的办法:

①要求你的团队在没有你参与的情况下,组成群组进行脑力激荡,然后将意见回报给你。将“老板”从会议中抽离之后,他们也就不再需要顺服遵从,可以更自在地分享看法。

②在召开会议时,提前几天布达明确指令,告知你希望会议进行的方式,以及打算询问的问题。清楚明白地告诉你的团队成员,你会点名发言。这么一来,藉由事前的准备与意见分享,他们不但可以表达对你的尊敬,同时还能让团队成员在会议前有时间审慎组织想法,并且相互讨论。

③如果你是老板,切记你的角色是会议主席。别指望人们在没有受邀前就会插嘴发言。相反地,你要邀请他们说话。就算团队成员已经充分准备,而且准备要分享看法,但是除非你个别点名,他们可能不会主动。而一旦得到邀请,你将为他们所提供的丰富贡献感到惊讶。

自己更为平等主义的文化。如同高梅兹所言:“有时候我会觉得完全搞不清员工在做什么,因为他们鲜少征求我的回应。对我来说,‘授权’与‘失控’从来都只是一线之隔。”

高梅兹开始狂读荷兰同事推荐的管理书籍,学习他们偏好的领导方式。他发现自己在墨西哥使用过的目标式管理法,在丹麦平权化的环境里很容易被接受。其建议如下:

①采用目标式管理,一开始时先和雇员们个别晤谈,告诉他们来年的部门愿景,同时要求他们提出最好的个人年度目标,而且要与你讨论,得到你的最后核可。这样一来,你所扮演的角色会比较像是居间协调的推手,而不只是监督管理者,同时仍然能掌控工作完成的进度。

②确定所有目标都具体且明确,并研拟出相对应的红利奖金或其他奖励办法。

③以十二个月为一期订出目标,同时定期检查进度—也许每个月一次。如果进度令人满意,可以给下属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假使进度落后,你可以深度介入。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一些简单的象征性手法,散发个人领导风格的相关讯号:穿着上与你的团队成员同调,他们不打领带,你也别打(当然,拜访客户或向董事会报告时例外,那时候要求特别的“盛装”礼节);称呼成员时尽可能减少使用职称,直接喊团队成员的名字,并鼓励成员以同样的方式对你;在员工会议上,与其一人掌控整场讨论,还不如考虑让大家轮流担任主席来得好。

以这些行动展现你的变通性,并让团队成员在与你共事时感到自在。毕竟,在这样的文化中,你是少数人,是否想融入都由你自己决定—如果你是老板。

置身阶级化、高权力距离的俄罗斯文化三年后,乌尔里希.杰普森也有话要说:虽然在如何扮演一个老板这件事上,我必须做很大的转变,但我终于学会,在不同的环境里如何担任好的领导者。

我可以待人友善,就像在丹麦时一样,但必须与下属保持比较大的距离,以符合那个对我来说可谓全新的家长式作风,否则我的员工不会尊敬我,甚至以我为耻。同时,我也很快就明白,如果没有尊敬,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困难。

在现今的全球企业环境里,成为一个平权式或阶级式的领导者都还不够,你必须两者兼顾—培养出能弹性变通的管理能力。要做到站在文化刻度上任何一个位置都没有问题,通常这也意味着你必须回到起点,必须观察当地管理者成功的原因,必须经常向人解说自己的行事作风,甚至必须学会在正确的时间点上自我调侃。

但是最终,为了激励和推动那些“遵循”着不同于自己家乡模式的族群,你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领导管理。

避免决策过程的文化冲突

共识型与由上而下的决策流程,两者各有其效用。但国际团队成员对于决策,常会以各自原生社会的规范作为要求标准,因此,当他们认为其他成员的行为缺乏效益时,就会有情绪化反应。

更糟糕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觉察,自己用来制定决策的这个文化体制的存在。我们只是不自觉地遵循着既有模式,这也使得我们更难掌控自身对于更换方法的防卫性反应。

如果你发现目前共事的团队里,有些人使用的决策流程,比你所惯用的方式更为偏向共识型,那么你可以尝试采用以下的策略:

①作好心理准备,花费较长的决策流程时间,参加更多次会议和意见协调工作。

②在整个过程中,尽全力展现耐心与热诚奉献,就算因为意见分歧,似乎有没完没了的讨论,诸事延宕不决。

③定期与你的对应伙伴联系,以显示你的全心投入,随时回应对方的问题。

④在团队中建立非正式联系管道,帮助自己监控目前群体决策流程进度。以避免在你不知道或未参与的情况下,共识便已酝酿形成。

⑤抵抗推动快速决策的诱惑。取而代之,把注意力放在所收集资讯的品质和完整性,以及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切记,一旦决策完成,再想要变更就很难了。

若共事的人,偏好较为由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你可以尝试使用以下的技巧:

①作好心理准备,决策是由老板敲定,相较于你以往习惯的方式,在这个模式下,将比较少有讨论和征求意见的机会。决策可能会在会议之前、期间或之后敲定,端看这个组织的文化以及参与的个体而定。

②乐于遵从一项决定,就算那项决定并未征询或是抵触你的意见。即便最初采用的计划并不是原先认为最好的,这个方案还是有可能成功。

③如果你是主事者,你要征询各方意见,仔细聆听不同的观点,但是做决定要尽可能快,否则你会被看成优柔寡断或无能的领导人。

④当群体对未来如何发展意见分歧,眼前又没有明确的领导人时,建议投票表决。对于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决定,就算不赞同,所有人还是都得遵从。

⑤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弹性变通。决策虽然已经制定,但并不是就此拍板定案,如果有必要,大多数稍后还是可以调整、回溯或是再度提出讨论。

最后,如果你合作的团队中,同时有共识型和由上而下型两种文化的成员,在开始合作的初期,你们可以在讨论中说清楚讲明白,取得意见的一致,借此避免问题发生。

经由团队讨论后明确确定:往后决策是由投票表决,还是由老板决定;是否需要得到全员赞同才算通过;制定决策是否需要设立最后期限;过了最后期限后,能容许决策变更的弹性范围有多大。而后,在必须做重大决定时,回溯整个决策流程,以确保大家普遍都已了解,并且也都能接受。

我们使用上述方法让美德合并案重新步上正轨,同时花了些时间去培养共同的觉知—有关整个团队里,美德决策制定体系间存在的理解、习惯与感受等方面的差异。而后请大家抛弃个人执念与行事,如此一来,团队成员们也就能无隐讳地公开讨论问题,并且在不恶言相向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于是在后续的会议上,你可能会听到有位美国主管说:“太棒了!我们作了一项决策!”但他接着会就此打住,立刻澄清:“这只是d决策!我们还要再运作看看,现在还不能启动,但是很快就好!”

某位德国主管可能在讨论总结时问:“那么,我们已经达成决议了吗?这是D决策?还是d决策?”

文化分立的双方,对这项细节讨论得越多,也就自然而然越能彼此适应,同时越能够享受与对方共事。在跨文化合作相关的挑战中,觉察差异与公开沟通,在化解冲突上将可发挥深远的效用。

书封。(好优文化提供)

●团队默契关乎成败 上谈判桌活用《孙子兵法》

●诱之以利!《孙子兵法》教你谈判的关键筹码

●谈判产生误会怎么办?诚实沟通是解决的关键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高手如何谈判?坚守价值 双赢才能皆大欢喜
职场谈判别心急 以“静”制动 胜算大增
夫妻沟通无公式 亲密关系从温柔的对话开始
简洁的沟通专注重要的事 26 秒赢得关注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