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弈人传》卷十六记载:“闻《梨轩曼衍》云:弈初非人间事,乃仙家养性乐道之具。”古人敬神拜天、重德修道,自然而然在对弈活动之中能够体悟到“证道”的乐趣。本文尝试从几个角度探寻古人“弈棋证道”的特征,以待方家再证。
四、弈道之修:修心养性 修炼文化之道路
说到“修”,古人则有修身,修心,修养,修行,修为,修炼,修德,修道等等之道路,无一不能“修”。
班固在《弈旨》也举例说有四种不同的弈道修为:“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推而高之,仲尼概(慨)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质之《诗》《书》,《关雎》类也。纰专知柔,阴阳代至,施之养性,彭祖气也。外若无为,默而识净,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虞仲,信可喜。”
班固在《弈旨》文中的四种不同人的围棋修为,是以儒道两家的心性状态来划分的:
第一种心态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句话语出《论语‧述而》,后面还有一句:“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古人通过引经据典来形象化做比喻,形容一种非常沉迷围棋游艺的心态。我们知道,《论语‧阳货》里记载孔子的感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这个道理,如同尧舜为了教育不知事理的孩子,只好用围棋娱乐方式来引导他们了,寓教于乐嘛。所以,孔子也只能感慨这样的情况了,因为这样的游艺心态很难有道德境界的升华。
第二种心态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典故也是转引自《论语‧八佾》,通过评价端正高洁的爱情与爱情诗《关雎》,表现一种对围棋的端正态度,既爱围棋,又不沉沦沉溺于其中而过分执著,有礼有节,爱而有节制,知而能达礼(理)。如此对弈游艺的心态,有益智力,有益身心。
第三种心态是:“纰专知柔,阴阳代至”,大意可以解说为,放松情志,避免过分专注与执著,谦卑心态,柔和心情,在对弈过程中,体会一种阴阳互变、交替更迭、轮换流转的状态。这种心性状态如同远古彭祖的修性养气的长生之术。《庄子‧刻意》篇是这样形容彭祖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西汉时刘向就已把彭祖列入《列仙传》,当作修性的神仙。据说,后人有整理彭祖养生经典《彭祖养性经》《彭祖摄生养性论》。弈道与修心养性就可以挂钩了。
第四种心态简要地说是:“无为识净,自守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无为、清虚、自守、隐居、道意等等文化内涵,都是道家修炼的内涵。虞仲这样的人物,被班固当作道家的避世谦让、隐居自守的人物。在《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髪,以让季历。”以虞仲这个历史人物做形象示范,来解说而推断到弈道之理。如此之对弈境界,应该是一种无为自守的心态,既不强求弈棋的胜败,又能够远离尘嚣的人情纷扰,维持下棋时内在心境的清净无为,外在行为的柔和谦卑。
依上综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的修为心态,是来自儒家修行的状态。第三种和第四种的修为心态,侧重于道家修行的理念。如是推断,弈道的修心养性,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具体的理解与认识了,并且有其心性状态的直接体悟。正如南朝沈约《棋品序》说的:“弈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必合变。”
就如同邵雍《观棋绝句》说:
未去交争意,难忘黑白心。
一条无敌路,彻了没人寻。
未去交争意,难忘黑白情。
一条平稳路,痛惜没人行。
(《伊川击壤集》卷十七)
若是能够放下那些交争的人心和世情,是否会迎来修行境界的升华呢?这种超然境界是怎么样的呢?恐怕需要踏在真实修行路上的修行者和修炼人来表现和阐述吧。
当然,不同境界之人,不同身份之人,不同阶层之人,不同道术之人,他们的修为目标与状态都不一样。这是广义的修行与修为的文化意涵,与专门之修道修仙修佛有所差异。古人创造各种各样的文化,历经各式各样的心路,是因为当时的整体社会状态建立在一种信仰和信神的社会理念基础上的。那么,不论古人他们在世俗行事,还是作个人修为,方方面面都能够给他们面对的各种事物以一种“道术”的理念,也就在其心性历练过程中,取得个人修行境界的依照和升华。弈道因此而产生了,弈道的修为境界也因此而产生了。
我们可以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看。邵雍在《观物篇》说:“修夫意者,三皇之谓也;修夫言者,五帝之谓也;修夫象者,三王之谓也;修夫数者,五伯之谓也。修夫仁者,有虞之谓也;修夫礼者,有夏之谓也;修夫义者,有商之谓也;修夫智者,有周之谓也。修夫性者,文王之谓也;修夫情者,武王之谓也;修夫形者,周公之谓也;修夫体者,召公之谓也。修夫圣者,秦穆之谓也;修夫贤者,晋文之谓也;修夫才者,齐桓之谓也;修夫术者,楚庄之谓也。”(《邵雍全集》第三册一一五二页)邵雍历数古代有名帝王,认为他们都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修为自己的境界和文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文化观念之中:意、言、象、数,仁、礼、义、智,性、情、形、体,圣、贤、才、术。古往今来,无数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奇人异士、士农工商、英雄强盗等等,莫不如是。这或许是古代神传文化、半神文化长久深入人心,浸润神意,修为道德,证悟正法而自然而然形成的吧。
据说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文化,也在围棋文化理念里有着神话般的理解与应用。《围棋奇趣》一书简要地讲述藏族围棋的故事:
西藏山南市朗县泽仁乡附近的“多参”村庄,有一个石制棋盘,人们称之“康卓密芒”,意思是“神女围棋盘”。神女就经常在这棋盘上邀请恶魔对弈,每次都下得狂风四起,乌云密布。神女也常常获得菩萨指点而降伏恶魔。
后来,藏族依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神传文化特点,对围棋这个游艺活动赋予一种占卜与咒语的能力。据说西藏日喀则一座寺庙还保存一部叫作“密芒阿”的“围棋咒语经”,书中有下围棋规则及在过程中如何念咒,如何占卜下围棋给出的预测结果等等。
藏族这种围棋文化的创造,是来自他们的信仰与修行理念的升华,和邵雍“观棋”而通古今历史的“道术”理数,是多么的类似,在文化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这或许又提供给我们一条文化思路:不同文化的修炼人,可以有共同的神传文化目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邵雍在《答客》诗说:
升沉休问百年事,
古今都归一局棋。
乘马须求似骐骥,
奈何骐骥未来时。
(《伊川击壤集》卷四)
此诗表明,邵雍早有通古知今之能力,他不仅能够通过先天六十四卦的运算方式能够获知,也能够透过古今变化的棋局模式来获知。这与藏族修行人用围棋卜算未来,有何差别?奈何现在找不到“骐骥”这样的千里马,否则就如快进电影一样可快速查看到这些古往今来的时间运转。不知,亲爱的看官您可信否?
若是还有疑问,我们再回头瞅瞅邵雍的预言《梅花诗》第八首:
如棋世事局初残,
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
最佳秋色在长安。
真的是:旷古第成千觉梦,中原都入一枰棋。(《首尾吟》,《伊川击壤集》卷二十)笔者才疏学浅,无法正解此预言。不过,明眼人一看,如今时局的那中原“长安”,在笔者落笔之时,恐怕已经离开“繁华”的“最佳秋色”了,正准备进入寒冬。衷心希望诸位看官善人,认真渡过难关,准备好冬去春来的新生吧。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围棋》,刘善承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蜀蓉棋艺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弈人传》,民国黄俊,维基文库版
《邵雍全集》,北宋邵雍,郭彧、于宝天点校,中华书局
《鹤林玉露》,南宋罗大经,齐鲁书社
《宋文鉴‧宋白〈弈棋序〉》,宋朝吕祖谦主编
《周易正义》,唐朝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阴符经集释‧黄帝阴符经集注》,中国书店出版社
《两汉全书》第十五册,班固《奕(弈)旨》,董治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两汉全书》第二十二册,黄宪《天禄阁外史‧机论》,董治安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晋书》,中华书局版
《汉书》,中华书局版
《围棋奇趣》,凌苍编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
@*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