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恋恋梅山──老照片怀旧情(三之二)

作者:黄金财

面线制作的“拉面”程序。(黄金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十六、手工弹棉被

    无论是春寒料峭,秋风萧瑟,严冬酷寒,温暖的被窝永远是人们最贴心的良伴,俗话说:“柿子红透透,罗汉脚心底凉飕飕。”意指天气转凉,单身汉的日子就不好过。因此也只有一袭温馨的棉被才能抚慰心灵的空虚,抵御寒气的入侵。

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岁月是在床上度过,而棉被的品质更关系着睡眠的舒适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可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代表着亲情的可贵,而远行露宿,出外留学,跋涉千里,一床柔和轻便的棉被更是不可欠缺的贴身伴侣,“天寒忆良人,暖被诉衷情。”也象征着浓浓的思乡情怀。

在台湾的传统民俗中,无论嫁娶,都要准备一件崭新质优的棉被作为祝贺礼,其内涵是取其“情意绵延,同心合被”的用意,甚至还绣上“鸳鸯”、“龙凤”等吉祥的图案,也表示了对新婚伴侣的隆重祝福,其中“棉被”的象征意义就绝不止于物质上的陪衬而已。

在我国传统的手工业中,“手工弹棉被”是最富乡土气息的行业代表作,因此经常被画艺人士取材成为油画、素描的经典作品,让人赞叹不已。俗话常说:“三百六十行,各行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于这个劳心劳力,又充满高度挑战的工作,没有坚韧的毅力和耐性,可说就会半途而废,另寻他就。不过,在民国五、六十年代,这个行业虽然辛苦,但是收入远比其他行业来得高,因此,当时的店面一家接着一家开张,成了此一行业的鼎盛年代。

弹棉被大致在元朝开始,到了明末才改进“以木为弓、以蜡丝为弦”的方式,而台湾则在清末才正式传入,并在早期农业社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从事此一行业的人口,尤其当年栽种棉花的农家,因为追求更大的利润,往往采大面积种植,也促使这行业的迈向巅峯。位于梅山中山路大成棉被店,现年八十岁弹棉被老师傅陈福来,18岁就学做打棉被,至今仍执意守着多年的老店,以纯手工打造棉被。他说,早年是批发卖布匹,后来看到棉被师傅与木工、裁缝师、糕饼师等都是最热门的职业,一些食指浩繁的家庭,更将子女纷纷送往手工艺师傅或店家学习一技之长,以备谋生之能力,为生涯做妥善的人生规划,因此才转行拜师学做打棉被手艺,经三年学徒的磨练,从无到有,从生疏到娴熟,完全是靠肯学,肯吃苦的精神,和一股坚定的意志力撑过来,俗云:“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功夫下得深,铁杵才能磨成绣花针。”所谓“天下绝无不学而获”之事呀!

坚持以纯手工技术制造棉被的陈福来师傅表示,手工做出来的棉被不但轻盈、柔软,盖起来又保暖,而且不易变型,就算棉被失去弹性,用手工弹过后,就能回复原本的样子。目前已渐渐传承给第二代陈志弘先生(梅山文教基金会志工队副队长)。他说,一般来说,弹棉被不但讲究技术,而且过程也相当繁复,可以分为好几个步骤,首先把棉絮铺在工作台上,然后背起一张用牛筋线做成的大弓,并拿起木槌,击打大弓的弦,借着弓弦的颤动力,将结块的棉絮弹松开来,这样做成的棉被盖起来才会保暖又柔软。由于弹被时,大弓会发出“铿!铿!铿!”的清脆响声,乍听之下,真的很像在演奏乐器呢!接着用竹筛轻轻压平棉絮。为了使弹松的棉絮能够固定,还得用细棉线缝扎实,再用竹筛、抡斗等工具反复压实,让棉絮更紧密,最后套上被单,一条手工制造的棉被才算完成。现代手工弹被因为无法与机器大量产销的棉被竞争,弹棉被行业已渐渐没落。

手工弹棉被。(黄金财 提供)

十七、拉面

    面线在早期是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佐食之一,更是家家户户必备,以及祝寿庆典,迎神庙会、消灾改运、祈福招祥的重要祭品,其中家常小吃中的“猪脚面线”、“蚵仔面线”最为有名。目前我们所食用的面线是在清朝时期,由福建省一带传到台湾,所以又称为“福州面线”、“挂面”、“幼面”等,风味绝佳,老少咸宜。

面线在民国五、六十年代是盛产的黄金时期,那时都采手工制作,往往为了赶业绩销往各地区面店、食品店及家庭用户所需,还需抽出人力日夜赶工,拉扯面线,尤其在曝晒制好的面线,各大广场栉比林立的棚架,满布着千丝万缕,如银带瀑布般的半成品,随风飘来阵阵的面味清香,让人陶醉,真想大快朵颐一番,只是这样壮观的画面,如今已是难得一见。

位于梅山梅北村福兴宫后,原本有一户人家以纯手工产制面线(附图为民国77年所拍),店老板为刘德人先生,可惜拍摄几年后刘老板对宗教的热衷与执著,大部分时间奔波在国外当传教士志工,宣扬我国一贯教的理念与福祉等等……。犹记得28年前刘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做面线打从18岁那年即当学徒,制面线可说是一门“看天吃饭”的行业。面线要靠充足的日晒,才能烘托其美味,若临时一阵大雨,所有的努力心血就泡汤,因此要学会观测天象,所谓“雨来没赚食,日来晒背夹”正是制面线师傅的最佳写照。

拉面。(黄金财 提供)
拉面。(黄金财 提供)
拉面。(黄金财 提供)

面线制作,通常在凌晨四、五点即需进行,先将面条密密缠绕在小竹竿,使之逐渐成“线”,再放在室内阴凉处自然酦酵,面线长度便会增至原来20倍,就可将串着面线的小竹竿提到广场,准备最重要的“拉面”程序。在拉面过程中,除了跟太太建立起足够默契外,兴致来时,偶而也会唱起山歌“农村曲”,并哼着小调,抒解工作上的单调和寂寥,甚至也会“搭嘴鼓”培养感情呢!一举数得。

拉面原则上由两个人共同作业,一人先把小竹竿的一端插在木架凹洞内,并用双手握紧小竹竿,另一人缓缓由上往下用力拉扯,其中的诀窍在于先搧高后,缓缓拉低,再慢慢向前松弛,使面线恢复弹性,最后扩张,往后拉扯,终拉成约两丈余细如发丝的面线,挂在小竹竿上曝晒,这就算大功告成。可惜的是现代年轻族群,向往的是“急功近利”、“成果立现”的职业,已很少有人再投入此项冷门又辛苦“千里飘香”的手艺,使得手工拉面在传承无望之下,沦为梅山又一项步入夕阳的产业,为人所怀念不已。

看了梅山早年所拍摄的老照片,有如顿然走入时光隧道一般,令人兴起一股思古之幽情,也勾起年轻时浪漫的回忆。梅山真是一个可爱又温馨,充满了梦幻的城市,人文荟萃,古厝三合院林立,飞瀑幽泉,名胜如织,又充满传奇的色彩。

老照片得来不易,收藏更难,有些值得纪念的珍贵镜头,甚至因为一时疏忽就稍纵即逝,甚至旷日费时,搬家时遗失殒落,相当惋惜。想当年卷起裤管,顶着狂风烈日与艰苦环境搏斗的老一辈,甚且有些都已凋零,如挑着老旧的担子卖豆花的双生子,或脖子悬挂木盒子贩卖蛔虫药的鸡归明,他们吆喝在大街小巷,留下古早味的怀旧镜头,至今已难以追寻,时代的脚步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远,往日浓浓的人情味也日趋淡薄,一些古早老行业如今也只能在硕果仅存的影像专辑中追忆。繁华落尽,残照夕阳,只能在老照片中寻回旧日携手开创梅山,风光一时的经济奇迹和那些无名英雄零落的背影。也不禁怀念起昔日在梅山落地生根,辛苦打拼的数十年岁月,思之,令人回味再三。@#

──转自梅山文教

(点阅恋恋梅山──老照片怀旧情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只有浸淫在艺术的创作与收藏、欣赏,才能静观万物,悠游天地,悦己娱人,参赞化育,开拓生命的无尽境界。
  • 因着绣花鞋,想起母亲,想起高粱,想起大哥,想起家乡点点滴滴,记忆长河深邃、无声,似醇厚高粱流过喉咙,一溜烟全都陈年往事了。
  • 台东适合慢活、漫游,天大地广海壮阔、景观多变、汉原客族群加上外国人齐聚,让它的文化凝聚成自己特殊的面相,非常迷人。
  • 在人潮中,他只是心满意足地回头看一眼台中火车站,直觉着它一定会一直屹立在那里,直到他孙子一辈之人,也会像他这样凝望着它。
  • 生长的地方不同,木纹也完全不同,别人可能觉得不起眼的旧木料,在李家父子眼中都是非常珍贵的。
  • 就如人生里的每一个阶段各有其特色一般,蓝铃花的花开亦是如此。当小小花苞崭露头角时,是修长绿叶最为繁盛之际,随着枝梗上的小花一朵一朵打开时,野地里的野草也以一种比赛的速度,径自发高。
  • 龟甲笠边缘向外下垂的设计,使雨水能够从左、右两旁顺势流下,不会把身体弄湿,十分好用,难怪在早年龟甲笠成为农夫下田插秧除草的最佳农具呢!
  • 每年十二月下旬到第二年一月底之间,是梅山公园梅花怒放时节,满山花海似雪,诗意一篇篇,人行其间,暗香浮动,山风徐拂,落英缤纷,仿佛瑞雪飘落,有如置身于人间仙境,“有花堪赏直须赏,莫待无花空赏枝”。
  • 每每想起早年那些充满人情味的古老行业,总会不知不觉勾起了多少的童年记忆,纵然它已逐渐褪色而远去,迅速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透过手上一张张精彩黑白的老照片,让它得以重新活灵活现。
  • 大灶升火是一门学问,会的一根火柴就搞定,不会的可能被熏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所以早期女孩子要学煮饭、炒菜,第一件事就是要学升火起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