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掰掰,下次见,不要太想我哦!”
“啊不然你无聊的话,我也可以搭车去找你玩。”
“不然改成一周谈两次也是可以……”
每次咨商结束后,要骑车离开学校之前,咖喱总会跟着我走到停车场,然后挥手目送我离开学校。
看着摩托车照后镜里他那逐渐拉远的身影,有时候突然会有一股寂寞的感觉涌上心头。我觉得那一瞬间就像是时空产生扭转,将这两个国中男生的寂寞岁月重叠在一起。谈着他的故事,仿佛又让我感受到小时候那份缺乏被倾听、被理解的郁闷。
“被理解”不只是认知层面的互动,更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情绪经验,也是人类普遍都渴望能被满足的需求。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重点不在于那瓶酒有多么陈香、多么顺口,而是遇到一个能够懂自己、理解自己的人,是相当值得珍惜的一件事情。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赋予期待、被评价,然后也被拿来作比较,好像我们的行为表现比我们这个人本身的价值还要来得重要,我们的表现也决定了别人怎么对待我,然后我们也就这样默默接受了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即使无奈、即使受伤,因为这一切都是依照我们的表现所“换来的”。
可是,我们都期待着可以被他人理解。
我们都需要有人可以理解那些周末无法陪伴家人,突如其来的加班是我们自己不愿意、也无法由我们来决定的;我们都需要人可以理解那一段走到后来最终必须以分手收场的婚姻不是因为谁的错,而是努力许久之后的决定;我们都需要有人理解我们不是一个没有梦想的无聊大人,只是后来为了家庭,我们必须花更多的心思在承担现实的责任,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充满理想,却总是选择委屈自己的小男孩或小女孩。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儿童,或正处于价值冲突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能够被理解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看似偏差行为背后的需求与目的。
不要为我贴上暴力与冲动的标签,我希望你了解我只是不懂怎么表达情绪、
不要骂我不知长进,我好想要你也能懂得和朋友玩在一起真的很快乐、
不要急着指责我出门拖拖拉拉,我想要的只是你能够理解我害怕去上学、
不要批评我得了让你蒙羞的忧郁症,我需要的是你们对我的接纳和陪伴、
不要数落我为什么连解释都不会,我想要你同理我不敢说出口的委屈、
不要骂我为什么老是不想要回家,因为我真的好害怕看到你们两个人吵架、
互相伤害彼此、怕你们在我面前谈到离婚,因为……我不想失去最亲爱的你们。
诚恳而不带评价的理解就像是一双温暖而厚实的大手,能够稳稳承接住一个人的低落、忧郁、委屈、愤怒等负向情绪,并且适时给予对方支持与陪伴的能量。
这样的理解还像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过程也很像是太极拳,除了用最柔软的力道承接住那些强烈的情绪,并且还顺着对方的来势借力使力,不但不去拒绝对方,甚至还协助他进行一段觉察自己的历程。
透过这样的方式,个案本人同时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支持的,也能从中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
有许多心理学家及亲子教养专家都呼吁父母亲:每天至少拨三十分钟陪孩子说说话有利于提升亲子关系。但家长们可能会感到疑惑:“三十分钟?三十分钟要做些什么?”我想,这些专家们所谓“三十分钟的互动”,大概就是指上述这种具有理解性的聊天与陪伴吧。
说到这里,或许你会有一些疑惑:“光是理解,就能有这么大的效用吗?”
是的,我认为光是不带评价的理解,就会为个人带来很正向的感受。
我举个例子:“我知道你因为生气而出手打人,那时候你一定很不舒服、很委屈……”一个孩子因为愤怒而使用了“打架”这种不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但当他能够被理解为什么要动手(而不只是被处罚,或者被指责行为偏差),愤怒的情绪就有机会被看见、被承接住。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别人跑来对你诉苦,你只是专心地听他说话、同理他的情绪但没有给任何的解决方式,当他与你聊完天时,却像是重获希望感,然后对你感激不已。
你或许会愣在原地:“咦?我有做什么吗?”但事实上,你很可能已经在那段时间里提供他被理解的感觉了。
一个人若觉得被你支持与理解,就很可能会开启与你沟通与合作的意愿,接下来我们就有机会针对不适当的行为与孩子讨论,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状况时,或许孩子一方面可以觉察到自己生气的情绪,慢慢地也可以学习使用更适当的方式来因应。
不管是亲子教养或人际互动,让对方保持与我们合作的意愿,并且愿意用更适当的方式来互动,这不都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吗?
你知道寂寞与被理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在人际关系中遭受严重排挤的国中女生在咨商室里这样告诉过我:“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寂寞?真正的寂寞不只是因为独处,而是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了解你在想什么。”
心理咨商小教室
关于咨商纪录的撰写,为求保密,咨商师通常会在机构内就写完当次的纪录。有些机构甚至会设置写纪录专用的电脑,并且禁止上网的功能以确保纪录不会外流。但我天天骑车穿梭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如果不把握时间记下来,等我回到办公室早已忘了几天前的谈话内容。为了避免忘记咨商的重要片段,在接案的途中,我会在便利商店找个隐密的角落或者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间尽快完成纪录,并且谨慎保存。◇(节录完)
——节录自《遇见,生命最真实的力量:一个咨商心理师的修练笔记》/联经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胡展诰,咨商心理师,2014年在台南的山区展开咨商工作的旅程,在工作中同时实现了可以骑车乱跑、也能听见许多生命故事的梦想。工作之余热衷演讲与写作,所撰写亲子教养与心灵成长文章,刊登于各报章杂志及网路平台。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