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正史为功臣树丰碑,为奸臣树耻柱。功臣贤名流芳百世,奸臣恶名遗臭万年。青史秉笔直书人间善恶,传大义春秋镜鉴古今。因而历朝奸佞难逃善恶罗网,如电神目。在当今大乱之世,余从述奸臣过往,以警世风。本篇将要介绍的是隋朝虞世基。
隋朝大臣虞世基禀性沉静,喜怒不形于色。他高才博学,书法很有造诣,尤其善于草书和隶书。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看重虞世基的才华,常在内阁召见他,专管机密要事。炀帝下达诏令前,会在内廷召见他,当面口授旨意,由他起草诏书。虞世基每天都要写上百张纸,也没有出现错误和遗漏,可见他处事非常精确严密。
卖官鬻爵 公开受贿
虞世基外表沉着持重,每次说话也多符合炀帝的心思,深得荣宠,朝中大臣无人能和他相比。
虞世基本是一介寒士,因得炀帝重用,步步升迁显达富贵,和苏威、宇文述、裴矩、裴蕴五人并称为“京都五贵”。
虞世基贪财,隋炀帝任命他和其他六名官员负责选拔官吏。凡是给他行贿的人,他就提拔对方;否则弃之不用,任其报国无门。
他的继室孙氏性情骄淫,虞世基被其美色所惑,任由孙氏铺张奢侈。虞世基显达后,家中的服饰、日常的器具再也没有往日的素朴之风。
孙氏嫁到虞家,也把前夫的儿子夏侯俨带了过来。夏侯俨是个顽劣无赖之辈,专为虞世基和孙氏聚敛不义之财。卖官鬻爵,公开受贿。从早到晚,虞家门庭如市,络绎不绝。虞世基收受的金银财宝也堆积如山。
罔顾亲恩 唯贪为生
虞世基的胞弟虞世南也是一代名士。这对兄弟,同出一母之胞,但选择的路迥然不同,一个成为隋朝的祸国奸臣,一个成为大唐凌烟阁的功臣。
虞世南虽在宫中担任官职,但他家境贫寒,穷到无法生存的地步,他那富贵的哥哥都不肯为其提供帮助,救济一下。因而,虞世基被时人讥讽耻笑,朝野上下,也都很怨恨他的贪婪无厌。
欺诈大众 朝野离德离心
炀帝巡幸天下,动辄十万人随驾,包括文武百官、后宫佳丽,他们的日常开销都要依靠州县地方供给,而且必须有四海珍馐美味,极尽铺张奢华。百姓除了缴纳租赋外,还要额外进奉炀帝巡游所需的一切财物,各级官员横征暴敛,因此民生凋弊、疲惫不堪。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行到雁门,被突厥人围攻,隋军伤亡惨重。虞世基就劝炀帝重赏将士,安抚大众,并下达诏书暂时停止辽东战事。军心很快安定下来,士气得以重振。但是雁门之围解决后,将士既没有得到重赏,还要继续征讨辽东。世人都说他不讲信用,欺诈大众,导致朝野上下离德离心。
以谗言维稳 迷惑国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后,就可以真实地看出人心相背,忠贞与奸佞的差别。
大业十二年(616年),炀帝不听群臣劝阻,执意第三次南巡江都。虞世基看到天下民愤汹涌,盗贼越来越多,就请炀帝派兵镇守洛口仓,以防万一。炀帝不从,认为他只是一介书生,性情胆怯。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虞世基看到重臣高颎、张衡等人相继被杀,心中害怕灾祸牵连自己,不敢再忤逆炀帝的旨意,凡是上报地方叛乱、盗贼盛行的奏章都予以扣押。
炀帝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想偏安江东,命群臣廷议偏安之事。大将军李才力谏不可,请炀帝起驾返还长安。虞世基等人附和炀帝,认为偏安不错。大将军当廷和他怒争,另一臣子李桐客说:“江东潮湿,土地狭隘险恶,内供万乘,外给三军,百姓会不堪疲命,届时会离散逃乱。”但在虞世基等人的阿谀下,其他公卿百官也都吹捧炀帝偏安之策。
社稷面临危亡旦夕,炀帝依然浑浑噩噩,即使对天下局面心存疑虑,也被虞世基的谗言当场迷惑。杨义臣到河北捕抓盗贼,投降的贼寇高达十万人。炀帝听说此事后,惊叹:“我听说地方上的盗贼没多少,为何降贼会这么多?”虞世基说:“这些鼠辈虽然众多,但都成不了气候。杨义臣能剿除盗贼,想必拥兵不少吧。听说他在外面带兵很久了,这岂不是便宜了他。”于是炀帝下了一道皇命,调回杨义臣,解散了军队。
阻塞言路 谗言祸国
李密率领的百万瓦岗大军围攻京都,占据洛口仓,切断京都的粮食供应。留守京都的越王杨侗是炀帝的亲孙子,他连夜派元善达穿过叛贼占据的地方,前往江都向皇爷爷炀帝请求援兵。
元善达声泪俱下哭诉京都现状,炀帝听到也为之动容,心下悲戚。不料,虞世基在一旁蛊惑说道:“越王年幼,善达说谎。如若像他所说,善达怎能安然到达江都?”
虞世基以谗言为炀帝“维稳”,炀帝瞬时当廷大怒,斥骂善达为小人,竟敢侮辱国君。善达求助无果,只得回去,却在半途被杀。此后,众臣怕招横祸,纷纷噤若寒蝉,不敢再报兵事,言路尽被虞世基堵塞。
江都之变 虞世基被杀
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群雄割据称王,群盗劫掠城邑,四海杀气腾腾,隋朝江山被割据为52处。
次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犯上作乱,杀了隋炀帝,也杀了包括虞世基在内的炀帝近臣。虞世基被杀前,虞世南抱着哥哥失声痛哭,恳请让自己替兄长受死,宇文化及不准。虞世基终被叛兵所杀。
结语
古人云:“身为臣子,看到国家有了危险不去扶助;看到国家即将倾覆不去扶持,那还要宰相干什么?”真正的正人君子面临大是大非,都不会改变气节。
大唐贞观时期,唐太宗的主要谋臣杜如晦曾写过一篇《虞世基罪当死论》。他说,天子若有诤臣,即便天子无道也不会坐失天下。炀帝无道,虞世基身为宰辅,近在帝王身边,在最该进谏扶持的地方没有一次据理以争,舍身苦谏。虞世基不敢进谏,反而阻断言路;又不辞职请退,将清节玷污。
虞世基位极人臣、尽享荣华富贵,弃社稷家国于危难,为私利卖官鬻爵,收受贿赂释放重囚。一句话能振兴国家,一句话也能毁掉社稷。杜如晦秉笔直书虞世基尸位素餐,论断其罪。@*#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