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皇的臣子昼夜监工,役使百姓开挖河道不得休息,那厢的天曹官员正在抓紧时间制造册籍。你道这册籍是什么?天曹造的是天下群雄豪杰的册籍,只见册籍上写道:
杨玄感起兵于黎阳;
翟让起兵于瓦岗寨;
刘元进起兵于晋安,僭称皇帝;
刘武周起兵于山后;
林士弘起兵于豫章;
朱粲起兵于南阳,僭号楚帝;
李子通起兵于海陵,僭号楚王;
薛举起兵于金城,僭号西秦霸王;
窦建德起兵于河间,僭号长乐王;
杜伏威起兵于淮南,僭号吴王;
梁师都据守于朔方,僭号大丞相;
……
这是一份很长的名单,凡在天曹的名单上,定是隋末率众起兵的豪杰魁首,各路兵马的割据枭雄。
当时大隋天下太平,毫无盗贼的迹象。一日,上帝降下敕命,隋皇为游江南,开凿河道,挖坏真龙地脉,德不配位,令国祚大减,就此削去大隋天运。因此上帝一道命符,隋皇游江南之时,也正是天下群雄豪杰起兵之时。
这条长达1,700多公里的河道终于竣工,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与万里长城齐名的另一浩大的工程。
炀帝欲乘水路巡游江南,但因碍于天下汹汹,四海沸腾的局面,就采用宇文达的建议,借口征辽的名义,实为巡幸江都。
翌日,翰林院官员草成征辽诏书,先来呈稿。炀帝看了不太满意,命他们重写。翰林院官员一连修改数遍,炀帝都不满意,因此心中不悦:“翰林院许多官员,怎么就没有一个拔群出类的人才,为朕写一道精彩的诏书,震慑华夷呢?”
于是炀帝带着随侍来到观文殿,随手翻看书架上的古典文集,信手抽出一本,却不是古代的文集,而是当朝秘书郎虞世南的文集。炀帝见了又惊又喜:“几乎忘了此人。”于是召他觐见。
虞世南是翰林院学士虞世基的兄弟,此人才学出众,出笔向来精彩绝伦。因他为人不肯随波逐流,所以这么多年来未曾得到升迁。
虞世南生得风流儒雅,为人沉静寡欲。自幼喜读经典文集,几乎无书不读,而且他记性超人,素有一目十行之功,但凡读过的书便会终身不忘,下笔时才思犹如泉飞奔涌,潇潇洒洒,落笔如有神助,真是羡煞多少旁人。
只是他天生的脾气有些古怪,行事非常方正,难以合群。他和虞世基虽是同胞兄弟,但是虞世基以奉承谄媚一路升迁,官居清要,而他却是甘守下僚,绝不起一丝的歪斜念头,虽久不得升迁,但他每天与圣贤诗书相伴,书法作文取乐,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后来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株连虞世基。虞世南抱着虞世基伤心痛哭,情愿以身代死。宇文化及说:“我只杀奸臣,不杀好人。”大唐太宗登基后,晓得虞世南为人正直,又颇有文采贤名,于是委任他为弘文阁学士,他是言必行,计必听,成为大唐一代的名臣,当然此为后话。
炀帝命虞世南坐在锦墩上书写征辽诏书,虞世南谢过皇恩,磨得墨浓,掭的笔饱,展开御纸,连想也不想一下,挥手便写。那支笔犹如龙蛇一般,在纸上风行云动,毫不停辍。不消半个时辰,一道征辽诏书就已草成。
炀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大隋皇帝,因辽东高丽不臣我朝,将往征讨。先诏告天下四方,使知天朝恩威并重。诏曰:朕闻宇宙无两天地,古今皇朝惟一君臣。华夷虽限,然皇王教化,不分内外;华夷风气虽殊,然朝宗之归,也自同迩遐。顺则惠之以德,必受国朝雨露之恩;逆则征讨以示兵威,犹如风雷威震,示警四方。万方纳贡,尧舜取之鸣熙;一人横行,武王用以为耻。
是以高宗有鬼方之克,不惮三年;黄帝有涿鹿之征,何辞百战!薄伐狁,周元老之肤功;高勒燕然,汉骠骑之大捷。从古至今圣帝明王,未有不兼包胡蛮夷狄,而共一胞者与!况辽东高丽,近在甸服之内,安可任其不庭,以伤王者之量,随其梗化,有损中国之威哉!故今爰整干戈,正天朝之名分;大彰杀伐,警小丑之跳梁。以虎贲之众,而下临蚁穴,不异摧枯拉朽;以弹丸之地,而上抗天威,何难空幕犁庭。早知机而望风革面,犹不失有苗之格;倘恃顽而负固不臣,恐难逃楼兰之诛。莫非赤子,容谁在覆戴之外;同一斯民,岂不置怀抱之中。六师动地,断不如王用三驱;五色亲裁,卿以当好生一面。款塞及时,一身可赎;天兵到日,百口何辞!慎用早思,无遗后悔。故诏。”
炀帝览过大喜,遂叫左右赐酒三杯。他说:“爱卿,文章一出才人之口,便觉隽永可爱。但不知所指事实,是否可信?”
虞世南说:“诏书中有《庄子》的寓言,《离骚》的托讽,虽是文人幻化之笔,但君子作为感慨之谈,也当别有商量;如果是见于经传,事情虽为奇怪,但也不为虚妄,不足为怪。”
炀帝连说:“卿言正是。”(待续)@*#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