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记录每一笔交易时都要考虑到“借”什么;“贷”什么,例如以现金出售库存时,在会计的账上就要记录“借现金”、“贷存货”二笔,意思是“得”到现金,但“减”少库存,或是以库存换得现金的意思。
初学会计的人常常弄不清什么是“借”、什么是“贷”,或是“借方”科目是什么,“贷方”科目是什么。
就以上述“借现金”而言,明明是获得现金,怎么会变成“借”呢? 有位会计师告诉我,他的事务所请来一位会计硕士作帐,还是常常将“借”“贷”弄错。
在学时曾修过会计这门课,虽然我从未做过会计工作,但多年后,慢慢体会出来,借贷终需平衡的事;要有所“得”,就必须有所付出,“得”就是在“借方”,而付出就是在“贷方”。
举例来说,当你对人付出善意时,你可能付出有形的金钱或物质(在贷方),但是你得到心安或别人的赞同(在借方);若你占了别人的便宜, 虽然一时得到了,但是另一方也失去无形的资产,例如别人对你的信任等。
人生也有一张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和右边的“负债”和“业主权益”最后总要平衡。我想一个人不论是否学过会计,要弄懂人生的借贷平衡,还需要许多年的体会和领悟。@
摘编自 《管理拾穗部落格》 安瑟管理Arthu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