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故称禹门,又称龙门。禹门位于山西河津西北和陕西韩城北部的黄河峡谷中,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是秦晋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所以,禹门也被称为禹门口。相传从壶口到龙门之间的河道,都是当年大禹劈山引水所凿。
古籍中对禹门有所记载,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二说:“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据《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
《名山记》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名“龙门”。《禹贡》亦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
禹门三级浪 平地一声雷
禹门两岸陡壁千仞,高耸险峻。奔腾的黄河水流经禹门口,河道渐狭,峭壁夹峙,把黄河紧紧夹在中间。最窄处不过60米,形如门阙。这里洪流扑岸,浪花飞溅,百漩相连,声如雷鸣,人称“禹门三级浪”。河水千回百转,奔腾澎湃,激山为浪。
禹门出口处,宽约百余步,水流湍急,波涛汹涌,道是“平地一声雷”。水一流出河口,一泻千里,四野开阔,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尽道龙门的湍悍水势。
禹门东西两岸依山。东岩之上,原建有大禹庙,以纪念大禹治水之功绩。大禹庙相传为汉代创建,重修于唐、元、明、清。屏阁楼亭,画梁雕栋,依山傍水,形势壮伟。庙中明德殿,正祀大禹塑像,衣冠庄严,冠冕堂皇,神态栩栩,其容如生。
《吕氏春秋》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 大禹在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这才成功战胜洪水,疏通河流,并奇迹般地开凿了龙门天险,为世人所称颂。
禹门还是相传“鲤鱼跳龙门”的处所。《三秦记》中有“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的神话记载。据说:“每岁季春有黄鲤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之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代为龙。”
黄河奇观
禹门风景,奇丽壮伟。据《河津县志》载有“龙门八景”,即:石栈连云、鸣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风、层楼倚汉、飞阁流舟、桃浪三级、雷声一震。一向被视为黄河胜迹,是黄河千百年来的奇观,引无数文人墨客以诗咏怀。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其〈晚渡黄河〉一诗中写道:“通波连马颊,进水急龙门。” 清代文学大家顾炎武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正月由蒲州经荣河到龙门一游,作〈龙门〉诗一首,曰:“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入庙重蒿接,临流想像存。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