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尔雅.释水》上载,古称长江、淮河、黄河、济水为“四渎”,皆独流入海,济南因处于四渎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后来,黄河多次改道,侵占济水河床,现济水已无存,因此济南成了黄河下游最大的城市。
济南古称泺,后称历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自古即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境内有大明湖、七十二泉、千佛山等名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济南素以“泉城”闻名天下,她就像一颗光亮耀眼的明珠,镶嵌于黄河之滨,泰山之阴。
金朝时曾有人立“名泉碑”,列举了济南七十二名泉,如元朝文学家元好问《济南行记》曰︰“济南名泉七十有二”。从此,古城济南有了七十二泉之说。其实七十二泉是形容济南泉水之多,济南泉水的实际数量,远多于此数。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冠于全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遍地涌出千百个清冽甘泉,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期,整座城市呈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丽景致。
济南泉水潺潺,多如繁星,丰沛多姿。泉水流自岩层深处,较不受气温影响,水温稳定,常年恒温,维持在摄氏十七、十八度间,泉水甘冽,无色无味,以纯净的水质驰名。因此,宋文学家曾巩称之︰“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及元地理学家于钦赞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济南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七十二名泉及泉水汇流而成的大明湖,满城尽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泉城美丽画面。此外,济南还有千佛山、灵岩寺、四门塔等名胜古迹。
淙淙泉水流贯泉城,如诗如画的山光水色,使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流连忘返。李清照词风婉约,辛弃疾作品豪放,都是在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孕育而出。因此,济南“泉城”的雅号当之无愧,济南也是一座令人瞩目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旧城的西南角,为古泺水发源地,是济南七十二泉中最为著名者,也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风景殊胜。在《左传》中载︰“公及齐侯会于泺”,即此。古人又称之为娥姜水,宋朝时又称为槛泉,北宋曾巩所作文章即有“趵突”之名出现,到金朝则又称为瀑流泉。
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在济南任官时,常到趵突泉游息,并作诗记其盛景,还书之以赠友人。此书名为〈趵突泉诗〉,笔法点画沉稳、结构宽博,圆秀、雄浑兼之,是赵书最为稳健劲厚的作品。
泉水自地喷涌而出,呈水柱状,声势浩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因此,被乾隆皇帝称为“第一泉”。泉池状似方形,周围石栏环绕,池水澄莹,水质甘冽,最宜煮茶。
池北有泺源堂,建于宋朝,清朝时重建,堂前抱厦柱上有赵孟頫楹联︰“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池东有来鹤桥,南边有半壁廊水榭,西南有明朝所建观澜亭,亭内立有“趵突泉”、“观澜”、“第一泉”等明清石碑。
舜泉
七十二名泉中就属舜泉最古老。舜泉实际上是一口古井,传说上古时期有一条蛟龙在人间作恶,舜帝将其制服并封于此井中。据说,舜井常年有井盖还用铁条封锁,就是源于这个传说。可惜,现舜泉已年久失修,无人管理。
漱玉泉
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南侧,也是七十二名泉之一。漱玉泉为一长方形石砌泉池,东、西、北三面围绕着石雕栏杆,北侧栏板上镶有“漱玉泉”石刻。
南朝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排调》中,有一则“枕石漱流”的记载。枕石漱流,为“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之意,用来形容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据载,晋朝孙楚年少时想隐居不仕,他本来要对王济说“枕石漱流”,却口误为“漱石枕流”。王济说︰“流水可以枕,石头能漱口吗?”孙楚说︰“枕流,是为了洗耳朵;漱石,是为了磨砺牙齿。”相传,此泉泉名就是由这个典故演变而来。
“漱玉泉”泉水自池底涌出,从南侧的自然石上漫石穿隙,再汇入一石砌水塘,泉水倾泻在石头上的声音非常清脆,有如敲击玉石。传说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经常在泉畔掬水梳妆、构思词作,其作品《漱玉集词》即以此泉为名。故在泉池北岸建有李清照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