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会秋月迟到了,迟到的原因是跟孩子发生争执,为一件鸡毛蒜皮的锁事母子两人居然吵了起来!
儿子用剪刀剪过东西,感觉剪刀有些脏,将剪刀洗干净后走回客厅,坐回母亲的旁边,请母亲顺手将剪刀放回茶几旁的笔筒里。可是秋月认为剪刀仍然潮湿,没有擦干不能放回去,再说要放也得自己放好,不要假手他人。于是儿子有意见了,说母亲不肯帮举手之劳,又小题大作。于是母亲坚持自己的原则,孩子坚持自己的理由,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僵持不下。
为求证结果,这时小慧忍不住问了一句:“究竟剪刀后来放好了没有?”秋月说放好了,只是两人的情绪却平静不下来, 孩子甚至嘲笑妈妈临近更年期了,所以脾气不好。秋月一脸的不服气:“你们可以体会吗?我是母亲啊,吵架怎么可以输给孩子,那样的话多没有面子!”就这样母子继续吵架,耗去了半个小时。
大伙笑着议论这件事。记得上周的成长课程中讲师说过,往往争执的本身都同时具备“事”与“情”两方面的问题。原本它们应该是被独立看待的,是我们无法抽离两者的关系,放不下自己的情,将之混为一谈后就复杂化、情绪化了。
对事的要求自有原则,对情则必须接纳与疏通,并且要先处里“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样才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执。事件本身其实已经结束,剪刀也已放回笔筒,但是被拒绝的感觉就像被顶撞的感觉一样让人心理很不舒服,况且又加入尊重的期望和面子问题,受伤的是深层“情”的部分,不被体谅和纾解的时候就无法收拾了。
有句话说:“对事要苛,待人要宽。”运用在亲子的冲突上同样有效。我们往往将对事件的苛责引咎为对自身评价的贬低,因此产生受伤害和不舒服的感觉。我们不妨客观的审视事情的真相:被批评的是事件本身的不完美,并不是对人的否定,在“事”与“情”这两方面厘清后,事情就可以圆满的解决。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我们太重视所谓的“我”了,当我们用心维护“我”的权益、“我”的尊严时,就像秋月放不下做母亲的面子与权威,便会恋战,进而掉进只求胜利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当一个事件被分析透彻后,我们便会找到自己的盲点,加以克服。理性的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多次的自省练习和抽丝剥茧,才能慢慢的掌握其中的窍门。难怪阿妙得意的说:“只要秋月继续参加我们的读书会,一段时间后,亲子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庆幸的是我们有一群好姊妹可以讨论、交流,让彼此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读书会里,既有好书又有好友,想不成长也难!@*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