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電郵何其多 滋擾糾纏使用者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游攸綜合編譯)垃圾電子郵件(比如男性壯陽藥)在每日2千億流通的郵件中佔了93%。這還是在有阻絕垃圾客的軟件防禦下的數字。

垃圾電子郵件何其多

洛杉磯時報報導,Hayostek(51歲)表示他每日收到了多種版本的加拿大製藥幫(Canadian Pharmacy)垃圾郵件,累積到現在超過200封。

他已經向AOL、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加州總檢察長(California attorney general)以及他們選區內的議員抱怨過。每個人都說他們同情Hayostek的處境,但無能為力。

事實上,所謂的加拿大製藥幫(Canadian Pharmacy)垃圾郵件已經變成線上最普遍的垃圾郵件之一,他們無孔不入的進入人們的信箱,散佈增強性功能以及止痛劑的垃圾郵件。

加州硅谷網路安全巨擘McAfee公司估計,現行一般垃圾信件通常占每日超過2千億流通郵件約93%。在這些垃圾郵件中,加拿大製藥幫郵件據信應包含大約3/4。

硅谷賽門鐵克(Symantec )公司安全網絡部門的高級業務經理David Cowings表示,大部份的網路服務提供者以及大公司,已經練到精於在加拿大製藥幫郵件信息寄到員工信箱時就及時攔截。

但是垃圾客(spammer)如果沒有高超的安全技術防堵的話,仍無法防堵。他表示:「它們適應力極強」;「只要你封住一條路,它們就會找到新的出路鑽出。」

他們也很狡猾地掩飾他們的身份。

Hayostek案例中,他無法只是在他的電腦上設定垃圾信件過濾器,因為垃圾信件會改變其網域(Internet domain )—光寄信的「來源地」信息就每日一變。

企圖針對不請自來的選擇退出(opt out)方式也毫無用處。寄送出去的郵件不是鍊結失敗就是被退件。日復一日,這些垃圾信件就這樣大剌剌的直接寄到Hayostek的信箱。

因為垃圾郵件將寄件人當作是一名加拿大製藥商,Hayostek的郵件自然而然會把其當作是來自加拿大的信件處理而接收。

許多垃圾電郵寄自中國

但當檢查垃圾客的網域註冊登記時,它就會變成來自於中國。各式各樣的網域可能可以追到一家互聯網領域新媒體公司(中國北京的斯普瑞伯德有限公司(China Springboard))。

專欄作家David Lazarus 嘗試連繫斯普瑞伯德公司,想了解藥廠或者藥品相關訊息,他表示:「沒有人回應我的信件。我也沒有收到任何來自這家公司負責人的回信。」

垃圾客也使用病毒以及其他的工具,在個人電腦中佈置惡意的軟體,好讓電腦變成秘密的傳播垃圾信件導管。過濾器根本無法偵測到,因為垃圾客可以經常改變位置。

以更廣的角度來說,還是歸結到使用者必須保護好他們自己的電腦。要當一位聰明的線上使用者,Hayostek試圖從中國垃圾客的郵件列表中取消收取(unsubscribe)電郵的登記是犯了大錯。

因為「這就等同於告訴垃圾客,你是真實存在的個人。」;「這將只會讓你在更多垃圾客名單中出現。」

垃圾信件數量成長驚人

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報導,提供超過1500萬商業使用者網路安全服務的谷歌Postini星期四在其官網的部落格上貼著:攜帶著危險病毒的垃圾郵件在2009年第二季和第三季大量成長。它更勝於2007年盛行的Storm(風暴)病毒。

一天處理超過20億電郵的加州網路安全McAfee公司認為:垃圾郵件數量從2009年初到現在已經增加了1.41倍。該公司網路安全研究員Adam Wosotowsky預估,到今年底垃圾郵件增長還將繼續。

他認為:許多垃圾郵件攻擊事件可能源自俄國和中國的網路服務商,一部分原因是當地政府監管不足,而受影響的個人電腦卻遍及全球。McAfee本月統計表示,來自中國的垃圾郵件往往佔全球電郵通訊量的60%。

在今年第2季,1400萬台電腦因為被植入惡意的病毒碼,而成為垃圾電郵的傀儡網絡(botnets),散步更多的垃圾郵件,南韓的中毒電腦最多。

安全防禦專家表示:過去的一年中,重大的變化是當有關當局切斷垃圾客正在使用的網路服務商時,他們如何能快速的復原。

去年11月當局關了垃圾郵件代管業者美國McColo公司的流量後,70%的垃圾郵件一個晚上便消失了。

事情沒有結束。Postini表示,之後在8月1日切掉了註冊於拉脫維亞的垃圾郵件代管公司,但卻只造了微幅、短暫的垃圾郵件量減少。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拿大宣佈法案阻止垃圾電郵短訊
寄垃圾電郵惹民怨? 白宮發言人嚴正否認
香港垃圾電郵居世界之冠
垃圾電郵大王入侵Facebook 挨判賠7.11億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