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綜合編譯)網路、手機、搜尋引擎等現代科技除了能快速地提供人們豐富的資訊,並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之外,它們對於災難救助也有莫大的助益,我們在這次四川強震中可以一窺究竟。
網站
華盛頓郵報6月8日報導,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很多災區學生被安置在成都市西南財經大學,其中有很多人與家人分離。在不到三週的時間,大約8,000名學生的大多數得以和家屬重聚,其部份原因是由於網站、熱線和許多志工的協助。對這些學生而言,科技不啻是一種恩惠。
5月14日,140多位傷患被運至成都市華西醫院,其中大部份是手腳受傷的兒童。不久,該醫院就湧進了尋找親人的幾百名家屬。因為大多數傷患與家人分隔兩地,而且前來尋親的人比該醫院的傷患還多,所以該醫院決定在網上公佈傷患名單。
不像在美國,個人隱私問題可能會減緩公佈名單的進程,這裡的志工們拍攝了很多傷患的照片並上傳至網站。該醫院與志工們分享資訊,包括傷患的抵達時間和住址。很多其它網站與該醫院網站相連結。在送達該醫院的2,700名傷患中,超過95%的傷患已經與家人團聚。
該醫院同時在主要病房大樓外的庭院設置帳棚和桌椅長達10天左右的時間。來自科技公司和其它公司的志工在尖峰時間提供了至少20部電腦,電話公司也提供至少30具電話。儘管農民不會上網,但是有很多志工和可以上網的熱線接線生可以幫助他們。
一名軟體公司員工表示,無遠弗屆的網路使人們可以很快地分享資料。他與4名同事架設網站//www.512help.com,以幫助地震災民。
電台與熱線電話
一個綿陽市的臨時電台每天都播報失蹤人員姓名,而電話公司則提供免費電話。在一個貼滿了尋找失蹤兒童傳單的佈告欄前,電腦工程師安裝了兩部筆記型電腦,並協助將尋親者的姓名輸入資料庫。
在成都市,以手機撥打114的查詢電話可以連結到一條熱線電話,它將人們區分為倖存者和尋親者這兩個類別。撥打者的身份、電話號碼以及失蹤者的詳細描述必須先登錄。114的查詢電話也與醫院合作,由醫院提供傷患的清單。
Google的尋親搜尋引擎
華爾街日報6月10日報導,谷歌(Google)在地震災後設立網路搜尋引擎,協助人們尋找可能已經公佈在網路佈告欄或聊天室裡的災區親友的下落。在地震發生後3天,中國谷歌成立「尋找災區的親人」搜尋引擎(www.google.cn/qinren)。據該公司表示,此搜尋引擎在地震發生5天後,使用次數已經達到50萬次。
為協助人們尋找失蹤的親友,谷歌的工程師利用演算法辨識18萬個最有可能找到失蹤人口和尋親者資料的網頁,然後依據人們在網路上提供的聯繫資料,手動將訊息透過電子佈告欄、電子郵件和手機寄到9,000個可能的比對結果。
IBM的「薩哈娜」系統
由50位IBM工程師組成的工作小組為成都市安裝開放式軟體系統,作為大約50萬名災民的中央資料庫,以協助管理賑災。這套系統可供任何人免費和公開修訂。因為這種開放式的特性,IBM每次對於系統的改善,例如中文翻譯,都可以協助處理未來的災難。
IBM工程師從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中獲取經驗。為了快速、統一追蹤獲救者的情況,IBM工程師與斯里蘭卡非營利機構「蘭卡軟體基金會」(Lanka Software Foundation)共同開發了一套以網站為基礎的軟體系統,名為「薩哈娜」(Sahana)。這套系統曾於菲律賓、祕魯、巴基斯坦和緬甸使用過。
可在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執行的「薩哈娜」可供人們為受難者或失蹤人口註冊,包括姓名、地區、個人資料等。它的開發者為它加入了協調供給管理和蒐集地理資訊的功能,以確保救援物資不會誤送他處。
「薩哈娜」未來需要的改善可能包括提昇比對功能,以及與傳統電信系統中斷的地區聯繫的能力。
IBM在這次的救援行動中直接與成都市合作,儘管一開始與其建立合作關係很花時間,但IBM寧願採用這種方式,這使其得以使用政府資料,而能即時地在其系統上確認和更新資料。當很多人在避難所和醫院之間移轉時,這就顯得十分重要。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