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泳:一點感想

謝泳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訊】前些年,我看過一本書:《好社會:人道的記事本》(加爾佈雷思著,胡利平譯,譯林出版社)。這是一本瞭解美國社會的書,書不到十萬字,是寫給普通人看的。

我們今天對於外部世界的瞭解有很多渠道,讀書只是其中之一。但在瞭解外部世界時,我以為先要有一個誠實的態度,誠實的態度不是別的,就是要對那些為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的國家和民族保持足夠的敬意,這種敬意應當發自內心,不能先存了偏見,再去看世界。如果沒有偏見,就容易多看人家的好處,而不是總看人家的壞處。世界上見不到沒有毛病的國家,也見不到沒有缺點的民族。但講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卻有哪一個國家貢獻多,哪一個國家貢獻少的區別,所以我們要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

《好社會》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真實的外部世界。它主要講有關美國的事,但不光是說好,也說了很多不足。書中對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非常深入的分析。說它有深入的分析,是因為書裡沒有說教,而是心平氣和的討論。它不強詞奪理,而是用理性敘述真實發生過的歷史。

本書一開始就說:「在世界大國中美國最好反省。每天,報紙、無線廣播或電視、書刊、有感而發甚至有時是打動人心的演說,無不針砭時弊並指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其它工業化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歐洲其它國家也好反省,但都不如美國。誰也不會覺得反省有什麼不好,但能做到時時反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書的內容偏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好社會」如何運作,它告訴了我們許多基本的原理和規則,特別是有關市場經濟是如何對社會進步起作用的。對「好社會」中的政治制度,書中說得很少,但從它講述經濟問題時所用的邏輯,可以看出作者並沒有放棄對「好社會」中政治制度的基本估價。作者在書的最後告訴人們:「在社會安全網、全民醫療保健、環境、尤其是軍事勢力集團等問題上的情形表明,沒有民主就沒有好社會。有了真正的民主就可以建成,甚至可以說一定會建成好社會。」

本書的副題是「人道的記事本」,我想也很有深意,因為沒有民主,也就談不上什麼人道了。「好社會」,才談得上有「人道的記事本」。

民主對中國人來說是不陌生的,但又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現在講民主很多,但多數講的較為複雜,讓人以為是很抽象的東西,其實民主遠沒有那麼神秘。講民主最多的是知識分子,但現在的知識分子和過去的知識分子有一點不同,就是過去的知識分子多講民主的好處,而現在的知識分子總講民主的壞處,或者說,過去知識分子喜歡講民主的易處,而現在知識分子願意講民主的難處。

要說真正對民主的瞭解,過去的知識分子要勝過現在的知識分子,因為那時喜歡談論民主的知識分子,多數留學歐美,學的見的就是那一套。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中,在西方學過政治學的人很多。梁實秋就說過,羅隆基國文英文都不錯,「他對於『議會法』特別熟悉,用不著參看『民權初步』,他早就知道如何主持一個議會的進行。」

那一代知識分子對民主有天然的好感,他們認為民主在中國可以行得通。現在許多知識分子,一說到民主,總是認為我們這裡問題很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地大人多,教育水平低,人的素質差等等。在民主問題上,其實現在的知識分子還沒有資格說它的壞處,而只有責任說它的好處。

民主有沒有壞處,那是一望而知的問題。它有壞處,但它的壞處和沒有民主的壞處不是一回事。沒有享受過民主好處的人,最好別說民主的壞處,因為那些壞處都是和好處相伴而來的,我們不說民主的好處,也就沒有資格說它的壞處。

今天一說到民主和憲政這些東西,總有一些知識分子要出來說怪話。一說選舉,馬上就是賄選,一說分權,就是天下大亂等等。對於憲政在中國的歷史,上世紀四十年代羅隆基就有一個看法。他說:「民元至民十六年那段中國憲政歷史,那固然是憲政的失敗,那卻是國家實施憲政必經的過程。倘以那段憲政過程中之波折,即斷定憲政在中國永無可能,那是缺乏歷史的眼光。『總統做皇帝』,法國拿破倫第三即是前例。英國直到十七與十八世紀,議員依然是買賣品,又何以異於『豬仔?英國過去選舉場中之黑暗齬齪,較中國民初有過之無不及。那都是憲政演進必經之過程。」(《期成憲政的我見》,《今日評論》2卷22期)

民主的有無,關鍵是誠意,對它沒有發自內心的期待,自然也就不想它的好處了。民主也是一種信念,公民對民主應該有敬意,官員則應有誠意,這誠意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

過去知識分子對民主和憲政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個水平,不是靠知識達到的,而是靠誠意達到的。那時知識分子對於民主在中國的前途有一個基本判斷,他們認民主在中國一定能生長,這是一個沒有必要爭論的問題。要不要民主,不是民主能不能在此生長的問題,而是對民主有多大誠意的問題。對民主沒有誠意,不願意讓它生長,自然可以找出一萬條理由來,但民主,不是說的事,而是做的事,說多少都沒有用。

上世紀四十年代,張東蓀就認為,我們不能說停留在農業中的中國人對民主有不迫切的需要。我們沒有全體努力去推動它,卻不能說中國人不認識民主是一個好東西。就是鄉下不識字的百姓,如果告訴他民主的道理,他也會明白民主比專制好。張東蓀說:「所以我們不能說農民不要民主,而民主只是資本主義制度而有的。我個人對於民主看法是分兩種:一是把民主只認為是一個理想,一個原則。一是把它分作一種制度。制度當然是由理想而模製的,但實際上因為情形不同,不但總和理想相差,而且各地因環境而有不同的實現。至於理想亦不是完全憑空而來,當然有種種因素與影響,現在不必細加討論。」(《觀察》第3卷第16期)

民主是要學習和訓練的,民主的初期一定有問題,但不能因為有問題,就放棄訓練。對民主,關鍵是有無誠意,要說訓練,應該有近一個世紀的訓練了,再難的事,有一個世紀的時間,也該有些長進了吧,況且在完全的華人地區,現在也不是沒有成功的例子。

──轉自謝泳博客!(//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姊智障、弟肢障 開啟她服務人生
謝泳:打開中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
關於2007第一屆《中國自由文化獎》獎金發放情況的公告
吳惠林:回歸市場經濟——導讀洛卜克《自由社會的經濟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