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5日訊】印度的電腦專家米特拉,在加爾各答一個貧民窟的石頭牆上,安裝了一臺觸屏式電腦,並且在對面的房子中安裝了一臺攝像機,以觀察當地從沒有學過任何電腦知識的人如何對待這個新設備。獲得的結果令人吃驚。一群六至十二歲的兒童對這臺沒有任何說明文字的電腦開始感興趣,三個月之後,這群兒童相互交流經驗,不但學會了開設新檔案、剪貼文字和圖像,甚至學會上網,並且能夠在網上觀看好萊塢動畫電影和印度板球隊的國際比賽。
筆者的一位朋友,一九九七年從美國海軍退役兩年後的時候,花光了所有積蓄也刷爆了所有信用卡。無奈之下用他在美國海軍同僚那裏學到的一點可憐的網絡知識,冒充網絡專家前去應徵當時工資頗為「驚人」的一份網絡管理工作,當時成為朋友圈子裏的笑料。結果五年之後,這位仁兄成為網絡安全企業的技術主管,所在公司的股票上市後一路上漲,成為千萬富翁。他後來對我說,網絡管理工作在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大學教授,所有人都是「自學成材」,非常有幸地,他也是其中一個。
事實上,電腦和互聯網這個行業,大學課程幾乎從未趕上行業技術的發展,創業者都不是被我們的教育系統教育出來的「專家」。今天,這個趨勢同樣沒有停止。
三年前我駕車出行,在美國中部迷路,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當時只有十三歲的兒子坐在後座,問我要了手提電話,擺弄了五分鐘之後告訴我說,他可以啟動電話中的衛星定位系統,電話公司可以按天收費,每天三美元,這當然立即解決了我的困境。他見我十分吃驚,告訴我說大部份手提電話都有這個功能,只是絕大部份用戶並不熟悉。問題是他並沒有自己的手機,而他絕大部份關於電腦、互聯網和手機的操作知識,都是在中學和同學以及在網絡上自學的。
今年初我過生日那一天,收到了小兒子的一封電子郵件,不到十歲的他竟然可以製作聲像俱全的賀壽電子卡。同樣,這些並不是學校的課程,而是同學,以及在網上自己摸索學習的成果。
無論是卡米拉在加爾各答的實驗,以及我們自己身邊的許多經歷,都證明人類學習的潛力遠遠未被充份開發。尤其在今天我們的教育系統中,大部份學習是被動式的,而人類大腦天生對被強迫進行的事物有抵抗的傾向。加爾各答的兒童並不是天才,我的兩個兒子也不是,但他們卻有充足的「主動學習」的動機。
本期新紀元週刊的封面故事,專門介紹學習的訣竅,他們稱此為「第五種修煉」。這種學習應該和學校無關,卻和學習者個人的境界有很大關係。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每一個國家的教育系統都感到了極大的壓力,但如何改革我們的這個工業時代的教育體系,卻一直沒有任何結論。
我猜想,問題可能出在我們的「教育工廠」上。教育工廠傾向製造標準化的、同質的、可替換的產品,而並不注意這些產品的原料是否有所不同。而新時代的教育,更傾向集中在學生的興趣、創意和自我信心培育上,鼓勵自我特質的發展。這在信息和知識經濟的時代,很可能更決定了未來的國家發展走向。◇
(此文轉載《新紀元週刊》59期【鋒筆天下】專欄)(//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