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七日電)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昨晚宣布提高每一存款人最高保額至新台幣300萬元,使全台99.5%的存款戶都受到保障。不過全球金融危機警報尚未解除,從與民眾最切身相關的存款保障到金融投資,仍應觀察未來國際情勢發展,宜謹慎小心。
9月全球金融市場打了三個大噴嚏,包括美國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美國國際集團(AIG)要求緊急融資、美林證券由美國銀行收購,不僅美國投資銀行神話破滅,至今全球金融市場仍重度感冒。
即使上週美國通過金融紓困修正案,但美股不捧場重挫,全球股市持續動盪,歐洲金融業也瀰漫恐慌氣氛,使美國、愛爾蘭、德國、英國不得不提高存款保障額度,甚至提高到百分之百,台灣也加入提高存款保額行列。
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表示,台灣提高每一存款人最高保額,雖可提供安定力量,但一刀兩刃,提高保險額度的動作也將製造緊張氣氛。
她表示,未來觀察重點,要看美國紓困方案是否能產生足夠的安定力量,台灣在亞洲率先提高存款保障額度,不失為安定金融市場的手段。
不過劉憶如提醒,提高存款保額是有代價的,未來一旦金融機構真的倒閉,理賠成本勢必提高。
市場人士表示,政府提高存款最高保額,卻未同步提高要保機構的保費費率,等同將潛在風險轉嫁至政府,也就是社會大眾身上。
市場人士分析,未來若不幸有銀行倒閉,存款戶受到加倍保障,但也加倍賠付成本,這次未同步提高要保機構保費,等同要社會大眾替問題銀行買單。
根據中央存款保險統計,每年向要保機構收取的存款保費收入約43億元,主要挹注於存款保險準備金,從存保條例上路以來,也才累積約150億元。
不過過去因處理中華銀、寶華銀等問題金融機構,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RTC)不夠賠付,由存保準備金分攤,至今存保準備金已分攤賠付693億元,因存保準備金本身才150億元,日前已由未來保費收入為擔保,向銀行借款 500餘億元。
財經官員表示,台灣近年處理問題金融機構大失血,未來可用於賠付問題銀行的 RTC僅剩約27億元,存款準備金早已負債累累,未提高保費費率情況下,提高存款最高保額,將一步步削弱未來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籌碼。
財經官員解釋,近期已出現民營銀行存款流失問題,為避免觸及系統性危機,引爆擠兌風險,因此必須提高存款保額穩定存款人信心。
穩定金融市場當為施政優先目標,不過提高保額背後的潛在成本是否該由全民承擔,或部分應由金融機構承擔,應為這波金融震盪暫告一段落後,政府應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