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2007年11月22日北京報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在鄉村城鎮化的過程中採取工業向發展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方法,力圖實現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
在成都市近郊的雙流縣,一些過去的農民現在成了農業工人,他們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給專業大戶或者生產企業,然後又反過來在這些企業裡打工。
四川省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楊世佐認為,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意義非常重大。他說:「農民把土地租給這個公司以後,農民要收租金。
他原來是種植業收入,他現在租金收入有了。他還要打工,打工收入有了。他還作為土地入股,股份收入也有了。土地向經營者、大戶頭集中的話,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提高了農民收入。」
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是雙流縣實行的「三集中」裡的一個「集中」。其他兩個「集中」是:工業向發展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
*耕地被佔*
近年來,在「加快城鎮化」的口號下,中國一些地區出現了空前規模的強佔農民土地的現象,致使莊稼被毀、老屋被拆、耕地被佔、人口被迫遷移。成都市的做法就是為了避免在城鎮化過程中,產生掠奪農民土地、失地農民無法就業等問題。
現在,雙流縣金橋鎮的土地大部份包給國內外的業主了。鎮長龔文秀說:「外資的主要有法國的威邁,還有韓國中國合資的虹禾原野。他是農業工人,我們提供一些培訓。我們的農民原來是種自己的糧食,現在在業主的公司裡面幫公司做工。有一部份到其它工廠做工。每年的平均收入是5352元,這是農民的人均純收入。」
出租給企業的土地,租金按土地的好壞折合成大米,一畝地從700斤到1000斤不等。今年的米價是一塊3.5元一斤,折合成800斤的耕地,一畝地一年可以收租金近千元。
村民王國慶認為,這種做法蠻划算的:「我包出去一畝三分地,(一年)1千多塊。自己種不行,農藥有點貴,算起來達不到那麼多。你還可以幫他做,得點錢,就更加划算了。」王國慶說,他的孩子,有的在成都市開出租車、有的搞建築,生活比過去強。
*失業人口*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今年年初發表的一篇文章說,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就業和失地農民的安置問題十分突出。近幾年,全省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一直維持在33萬人左右,登記失業率在4.4%上下。
不過,據成都市市長葛洪林說,成都去年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2.8%。
至於城鎮化進程中經常出現的另外一個問題–耕地的日益減少,葛洪林市長說,成都對耕地採取了保護性措施。他說:「成都非常注重節約用地和集約用地。我們對耕地的保護有一個政策。雖然很簡單,但是很管用。名稱就四個字,叫『佔補平衡』。你用了一畝建設用地,你就要退出一畝耕地。」
楊世佐說,從四川全省來看,耕地面積非但沒有減少,而且還有所增加。談到工業向發展園區的集中,楊世佐說,這是一個產業升級的過程。收益差、污染大的企業被首先淘汰,就連一個污染較大的20萬千瓦機組的電廠也被關閉了,「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工業用地的節約性、效益性,即使有污染也可以進行治理」。
*小農經濟*
千百年來,中國實行的是小農經濟,居住分散。四川省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楊世佐說,農民集中居住可以減少佔地,而且社區由政府統一規劃,出資建設道路、學校、醫院,使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比較大的提高。
新華社報導,目前成都原有的116個工業開發區已調整為20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到2006年底,全市共實施土地規模經營153萬畝,各類農業產業化企業聯繫帶動農戶123萬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59%。此外,近27萬農民住進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報導說,「城裡人」和「鄉下人」的界限在成都正逐漸變得模糊起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