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4日報導】母親節系列專題之三(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四日電)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朱萬花,除了是位視障聲樂家,還是位作家,克服視力障礙,將奮鬥歷程集結成書,與大眾分享。擁有三個小孩的她,孩子就是她的雙眼,陪她一起看世界。母親節最感動的禮物,是孩子忍住同學恥笑、用注音符號寫下感謝話語的母親節卡片。
朱萬花生來就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七歲開刀後可以看見光、可以辨別顏色,雖然現在走路不需要用手杖,不過,搭公車時無法看到號碼,搭捷運也無法辨識是淡水線還是北投線,使用的電腦則是二十六吋的超大螢幕,但她對生活與工作要求一點都不馬虎,即使是宣傳海報,也要將電腦字體放到最大,一字一字慢慢校對。
也因為視力不佳,朱萬花無法像一般人的母親一樣,常帶小孩到戶外玩耍,只能用傾聽代替動態活動,讓自己更貼近小孩、了解小孩。但是,疼惜小孩的心與一般母親沒有兩樣。
她說,有一回為發高燒的小孩量體溫,卻看不見溫度計的刻度;帶小孩看病卻找不到診間;懷老三期間,兩個小孩長水痘,半夜帶到醫院掛急診,卻看不到批價領藥窗口,當時心急得想哭,還好兩個貼心的小孩告訴她「媽媽,妳的身邊有兩雙眼睛」,讓她覺得是全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
朱萬花說,許多視障人因為看不見,多半將小孩託給褓姆,她選擇親自帶大,雖然看不到小孩的表情、分辨不出臉上的喜怒哀樂;雖然看不到小孩的臉色、分辨不出他們的臉色是紅潤還是慘白,但她花更多時間傾聽談心,小孩變得更貼心,也更清楚媽媽需要什麼幫助。
她很害怕小孩因媽媽身體缺陷而自卑,所以積極陪孩子參加公益活動、鼓勵孩子當志工,培養小孩公益關懷的價值觀。她說,她的小兒子在學校舉辦的鄉鎮學生交流活動,自願擔任接待家庭,熱情招呼兩位來自桃園的小朋友,這種幫助的心,就是平時累積而來。
雖然視力上的殘缺,不過,朱萬花在母親節得到兒女的回饋,卻比常人的母親獲得的更令人動容。
她說,她的二女兒較內向,有一年母親節親手製作一張母親節卡片,上面畫滿她愛吃的蕃茄,還用特大的注音符號寫上「媽媽早出晚歸,謝謝您」等感性話語,不料引來同學嘲笑,笑她這麼大了還用注音符號,但是女兒知道媽媽看不懂國字,卻不因同學鄙視、取笑而退縮,這種堅持的心意,想來還是讓她心疼與不捨。
至於她的大女兒,平時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有一回母親節自掏腰包,買了學校附近的名產黑糖麻糬作為母親節神秘禮物,小動作、小心意,卻給她大大感動。
因為媽媽「與眾不同」,朱萬花的小朋友也較一般小孩獨立。她說,小孩唸書時,遇有不懂的要自己查字典,更要學會照顧自己,老大還得當媽媽的助手,照顧弟妹,她的孩子們未來都要勇敢、獨立,面對人生的挑戰。
或許是身體上的不完美,朱萬花鼓勵孩子勇敢面對人生,即使每一天都是一場考試,都要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即使沒錢,但是可以靠努力改善;她鼓勵孩子活得健康快樂,因為不健康不快樂,人生變得沒有意義。這就是視障家庭,上帝為她們關上一扇窗,也為她們開啟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