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今天來坪林探路。因為探路,所以採取跳蛙方式,步行、開車交替並用,走走停停。這種走法,其實有點累,中途還因為暈車,車停於路邊休息。坪林路遠,既然老遠跑一趟,想多看幾個景點,這也算是正常心理。
從台北到坪林,有三種走法:或走北宜公路(新店-坪林),或走106乙公路(石碇-坪林),或走北宜高速公路,直下坪林交流道。最後一種走法最省時、最舒適、最令人嚮往。可惜,坪林交流道有管制,無法自由通行。誰能通行呢?施工車、消防車、警車、公務用車、坪林當地居民或其他經交通部核發通行證的車輛皆可以通行。
我停車於路邊,從公路上俯瞰坪林鄉的茶山溪谷麗景時,曾幻想著,若能在路上撿到一張坪林交流道的通行證,我願意寫十篇坪林旅記來回報上天。這只是暈車時的夢囈而已。我回程還是走106乙公路回台北。
坪林的山水景點以北勢溪谷為主,溪水清澈,沿溪處處都有山水勝境。北勢溪為翡翠水庫的上游,坪林交流道的管制,說起來,畢竟是為了台北人的健康著想。我想不出什麼理由可以反對政府這項措施。在台北郊區交通便利的河岸溪谷,通常都不難看見垃圾的蹤跡。人暈車,比水污染好處理多了。
北勢溪流經坪林市區,坪林本身就自成一處景點。所謂的「坪林風情」是由老街、溪流、魚群、茶香所組成,鄉公所也在北勢溪沿岸規劃遊憩設施,如吊橋、步道、欄杆、石椅等,各主要路口也設置了坪林鄉遊憩導覽圖,方便遊客參考。
我停車於「坪林鄉茶葉博物館」,開始今天的坪林之行。博物館面對著北勢溪,自左而右有三座跨溪大橋平行並列,一是坪林新橋,一是坪林古橋,一是坪林拱橋。興建的年代依次為古橋、新橋及拱橋。
最古老的坪林古橋完工於日據時代大正元年(1912年),迄今歷史已近百年,算是古董級的橋樑。為昔日北宜古道上最主要的橋樑,目前已功成身退,規劃為人行專用的觀光橋樑。橋頭處嵌有碑文詳載其興建始末。
我從橋頭旁的石階往下走,來到溪岸處,就近觀看古橋的橋墩。這座跨越北勢溪的百年古橋,比起附近新造的坪林新橋,橋墩顯得瘦小許多。
台灣的河川大多短且淺,高低落差大,平時流水淺緩,雨季或颱風時,小溪小流頓時變為滾滾洪流,自上游沖奔而下,往往造成橋樑受損,路崩屋毀。
這座橋的橋墩和一般現代橋墩的設計不同,橋墩採斜立式,橋墩與溪水流方向未成直角交會,而是斜斜交會,以減少水流對橋墩的衝撞力。
橋墩固然可以做得堅固,禁得起激流沖撞,但角度稍為傾斜,讓流水順利快速流過,避免直接的衝擊,這其中也隱含著一種對待大自然的謙卑態度,以及一種處世的哲學。
過坪林古橋之後,來到了坪林老街。鄉公所、警察局、農會、學校都位於這個區域。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日本人選在這裡興建坪林跨河大橋,顯示當時這裡已是北宜之間交通往來必經之地。當時的坪林已具備相當的聚落規模。
昔日台北、宜蘭之間的交通孔道有二,一是走基隆河谷,經瑞芳、侯硐、雙溪、貢寮至頭城,如今仍遺留下幾段著名的淡蘭古道遺跡,如草嶺古道、金字碑古道;另一條路線就是沿新店溪、北勢溪,經坪林至宜蘭,或沿著景美溪,從木柵、深坑、石碇、坪林至宜蘭。
這條路線卻沒有留下太多古道遺跡。較著名的是胡桶古道,是昔日北宜古道的一段。為何有這樣的差別呢?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後來坪林這條北宜道路的交通功能較為重要,日據時代已闢建保甲路,北宜公路又通車於民國三十五年,更比東北角的濱海公路早通車三十多年,因此原有的古道較早被廢棄,也掩沒在莽榛蔓草之中。
近年來,石碇及坪林地方文史人士熱心地探勘昔日淡蘭古道(北宜古道)舊跡,已陸續尋找出一些舊路遺跡。
坪林老街上的老房子,多已改建為水泥樓房,古厝並不多見,坪林鄉公所附近,有三棟相連的石砌古厝,最引人矚目。一般的石頭厝大多只是一層樓的平房,這三間石頭厝卻是樓高兩層,一樓除了門戶之外,未設任何窗戶,只有二樓有窗戶開口。
這種外觀,給人一種警戒森嚴的印象,或許是早期移民來此屯墾時建屋時採取的防禦措施。坪林老街上有一老廟,名為「保坪宮」,是當地主要的寺廟,昔日的坪林老街就是以保坪宮為中心而發展起來。保坪宮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但廟經過改建,已失去古味,廟牆之旁可看見殘遺的舊廟石柱及柱座。
在老街逛一圈,我繞到坪林拱橋附近。這座民國八十七年才新建的拱橋,很具現代感,跨越北勢溪,卻設置一個橋墩,而以弧狀鋼鐵懸樑拉住橋身,紅色的鐵橋十分醒目,成為坪林的新地標。橋下的北勢溪左岸,就是親水公園了。
這附近臨水的馬路上,每隔幾步就豎立了一塊的觀魚解說牌,以圖文介紹北勢溪的魚種。親水公園前的北勢溪地勢平坦,水清而流緩,適合溪邊戲水,也適合觀魚。
我在這裡,看到不少魚群,小者三、五公分,大者十餘公分。至於魚種,則無法判斷,相見而不相識。坪林鄉公所實施護溪政策,禁止遊客垂釣,將這附近規劃為觀魚步道,讓遊客走在溪岸的步道上,就可以看見魚群悠游於溪水裡。
北勢溪水質清澈,本來就盛產魚蝦,只要不濫捕、不污染,則恢復昔日魚群蝦族悠游蹦跳的盛景,應是指日可待。
親水公園附近的溪谷更上游,有北宜高速公路的大橋跨越北勢溪,橋上工程車忙碌作業,過橋之後,北宜公路就穿進著名的「雪山隧道」了。這個隧道全長12.9公里,已施工十三年。完工後,將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長的隧道」。如果用走路的,大概要走三小時以上才能通過這個隧道。
除了在親水公園可以觀魚,坪林鄉公所還在北勢溪下游處建了一座親水吊橋。親水吊橋旁則規劃了觀魚步道。我也實地去走了一趟。觀魚步道,全長一公里;親水吊橋,長六十公尺,建於民國九十年。在觀魚步道上,果然可以看見魚群在急流中鑽泳。
每當魚隻左右翻身時,肚麟便閃映出一道白光。不時可看見溪水波光閃閃。魚兒無憂悠游,令人羡慕。我當然也會想化作魚兒躍入水裡悠游。但這裡不行,這裡是坪林鬧區,一旁就是公路及商店,不夠隱密,若想要像魚兒般無顧忌地悠游,我得往北勢溪更上游走。
北勢溪的上游蜿蜒而往漁光村,漁光村之後,就是雙溪鄉了。坪林、雙溪之間有一條北42鄉道(坪雙公路)相通,公路沿著北勢溪溪谷而行。坪雙公路沿途的北勢溪,有不少山水明媚的景點,也闢建了不少營地。
我開車走坪雙公路,沿途觀賞風景,時而停下車,從公路俯瞰著被青山狹束的北勢溪溪谷,白溪繞青山,碧潭映綠樹,景色宜人。去年八月,我第一次走坪雙公路,由坪林至黑龍潭,然後走灣潭古道至雙溪鄉的泰平村。當時走坪雙公路也是感覺暈車。
其實坪雙公路不算很彎曲,而是因為台北到坪林已是一大段路程,從坪林再走坪雙公路,路程就顯得稍遠而有些負擔,然而北勢溪卻是愈往上游走,景色愈原始而多姿。想看好山好水,暈車又何妨?
旅記日期:2005.06.03 (旅遊日期:2005.05.18)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