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二十七日電)宜蘭縣蘇澳朝陽社區二十多年前曾種植三十公頃的咖啡樹,但因缺乏相關發展資源,全遭砍除。朝陽里長李順義與社區幹部日前提供自己的土地,計畫試種四千株咖啡樹,一旦年底如願收成,加上烘焙與行銷人才誕生,可望帶動其他居民投入,為社區的產業發展增添另一新契機。
朝陽社區常務理事黎萬隨說:「二十多年前朝陽社區內的南澳農場曾經種植三十多公頃、結實累累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樹,但由於當時國人喝咖啡的風氣不盛,加上沒有資源可以培育後續的烘焙與行銷人才,這些咖啡樹後來遭全部砍除。」
朝陽社區之前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時,當地許多耆老曾經提出要重振咖啡栽培產業的建議,加上當地的天然地理環境與氣候件不像宜蘭其他地方多雨,非常適合咖啡樹的生長。
李順義說:「朝陽社區內有數十多公頃的平緩坡地曾經是全國知名的桶柑主要產地,可惜二十幾年前因為黃龍病疫情在此嚴重擴散後,桶柑盛產的情況已經不再,土地從此荒廢。」
為了讓這些土地能再次利用,他與社區理事們日前分別主動提供約五公頃左右的土地,並前往嘉義選購四千多棵已經接近開花的五年生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其中也包括有近百棵九年生、今年九月可以結果的樹種。
目前社區已開始進行植種工作,預計四月初可全部完工;如果生長情況良好,明年秋天將結果累累。
黎萬隨說:「根據他過去務農的經驗,種植一公頃的稻米約有新台幣五萬多元的收入,由於利潤不高,當地農民幾乎不再種田,讓許多田地荒廢,加上工作機會不多,社區內年輕人紛紛選擇外出工作。」
但經他研究,種植一公頃的咖啡樹在往後幾年,平均每年約有七、八十萬元的收益,比起稻米足足多了十幾倍。社區幹部希望先帶頭種植咖啡,讓居民見到他們的成果後也能勇於投入,大家一起獲利以改善社區未來的發展。
朝陽社區總幹事李泳潘表示,過去當地以古竹砲、陀螺、精緻絲巾與浮雕藝術等為主要產業,但這些對於地方民眾的收入上來說,發展空間有限,希望未來咖啡產業能將為社區注入另一股新的希望與活力。
他指出:目前朝陽社區已向勞委會提出咖啡製作、烘焙、調煮與行銷等方面的人才培訓計畫,並已獲得勞委會主任委員陳菊的首肯;宜蘭社區大學的咖啡相關講師也將前往社區,協助培訓。
李泳潘說:「朝陽社區將以當地著名的朝陽國家步道及生態旅遊與咖啡產業結合,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底朝陽社區將會是宜蘭縣第一個可以讓遊客體驗親手在咖啡園摘取咖啡豆、欣賞工作人員如何進行烘焙與研磨,並真正品嚐到在地的優質咖啡,值得全國愛好咖啡的遊客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