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成為衡量中國企業成功的標尺

從聯想集團困境看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玲編譯報導)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6月28日報導﹐紐約州立大學萊溫國際關係和商務研究生院(Lev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mmerce)院長﹑前駐中國諮詢顧問西蒙(Denis Fred Simon)說﹐全球市場越來越成為衡量中國企業成功的標尺。「這是底線。如果企業無法憑一己之力抵禦全球競爭的壓力﹐它們就不會成功。」

過去十年中國市場的蓬勃使國內一些企業迅速壯大﹐而如今隨著競爭白熱化﹐它們也開始屢屢受挫﹐它們一邊要抵禦外國對手侵蝕其市場佔有率﹐一邊還要努力成為國際化企業。一些企業在將國內成功的商業模式移植到國際市場時受阻。此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承諾使國內外企業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致使部分中國企業在本土市場的優勢逐漸喪失。其中較顯著的例子即是中國最大的電腦生產商聯想集團(Lenovo Group Ltd.)。

聯想集團是從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分出來的首批高科技企業之一﹐故而擁有政府的支持﹐並能獲得國有銀行的貸款。上世紀90年代末﹐外國電腦廠商在中國市場上居統治地位﹐但之後他們被中國同行拋在後面﹐因為他們向客戶出售的是過時的產品﹐沒能針對客戶多是電腦生手的中國市場推出有針對性的產品。聯想抓住了外國廠商決策失誤的機會迅速崛起。聯想為中國人製造了方便操作的電腦裸機﹐其中一個機型允許用戶用單鍵即可連結互聯網和載入瀏覽器﹐因而成功地擊敗了國外進口品並雄霸國內四分之一的個人電腦市場﹐市場佔有率比第二位的競爭對手高出一倍。

然而在今年早些時候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 亦即中聯部)對更換數百台舊電腦進行招標時﹐聯想競標失敗﹐中聯部最終從美國戴爾公司(Dell Inc.)購買了360台新電腦。 戴爾每台電腦的出價比聯想低2.50美元﹐而且其產品素以穩定可靠著稱。

聯想的這次失利也凸顯出這家知名企業目前所面臨的深沉困境。全球對手正在其長期統霸的地盤上節節進逼﹐而且當此國內市場利潤不斷下滑之際﹐它也錯過了海外拓展的機會。

聯想於兩年前開始涉足手機生產﹐以期在這個快速增長的領域中開創新的收入並打造自己的品牌。進軍手機行業並未給聯想帶來利潤﹐部分原因是手機市場已被一些實力雄厚的國內和跨國企業佔據﹐而聯想只是一個新手。聯想也曾向意大利市場推出了兩種機型的電腦﹐但因缺乏廣告支持而遭慘敗。此後﹐聯想聘用國際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和公關公司博雅公共關係公司(Burson-Marsteller)為其籌劃在德國及歐洲其他市場的發展策略。

與此同時﹐聯想在國內市場上的佔有率開始下滑。聯想的核心業務──個人電腦的銷售呈現疲軟。自2003年中期以來﹐雖然個人電腦市場每季以18%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長﹐但聯想的市場佔有率卻在原地踏步。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聯想的市場佔有率從28%降至24%。今年2月份﹐聯想對業務進行了重組﹐把主要精力重新放在個人電腦上。

然而分析師和投資者的反應是十分嚴酷的。自6月1日聯想發佈截至3月31日的首季業績以來﹐其在香港市場的股票價格和美國存託憑證連連下挫﹐接近52週低點。香港股票上週五收盤價較6月1日股價下跌14%﹐而美國存託憑證則下跌17%。

競爭對手抓住聯想缺乏主打產品的這個機會紛紛崛起﹐搶占其市場佔有率。在諸

多受益的企業中﹐最為人知的便是戴爾(Dell)。戴爾把在美國大獲成功的直銷理念引入中國﹐迅速地佔領了市場。戴爾通過直銷的方式把庫存降至最低﹐並根據用戶需求替客戶組裝性能可靠﹑價格低廉的電腦﹐且提供快速配送服務。在中國廈門市的一個專門設計的廠房中﹐約2,000名戴爾員工負責處理客戶訂單﹐大部分訂單來自互聯網。此工廠也向日本市場發貨﹐因此戴爾在中國市場上推出的產品和全球市場相同。並憑藉其全球供應商網絡﹐戴爾在價格上佔優勢﹐使得戴爾的產品比聯想同類產品要便宜10%左右。

在度過了艱難的開創階段之後﹐戴爾2002年和2003年的中國市場發貨量分別增長了71%和60%。2003年﹐戴爾中國業務的收入達到了38%﹐同時其業務從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擴張到了伺服器。戴爾自稱已登上了中國伺服器市場的霸主地位。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戴爾的市場定位是瞄準那些高階客戶的。戴爾稱大中型企業現在佔其中國客戶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大中型企業在聯想的大客戶群中所佔的比率也超過三分之二。

直到最近﹐聯想似乎才剛剛準備要接受挑戰。

聯想高層人員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探討是否尋求海外拓展以及具體時機和實施策略的問題﹐但不幸的是公司內部對於這個問題存在著嚴重的分歧。爭論的核心在於聯想應朝著純粹的個人電腦製造商的方向發展﹐還是仿效索尼(Sony Corp.,)﹑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等跨國企業涉足電子消費品﹐朝多元化發展。聯想最近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海外擴張仍然是公司的長期目標﹐但這一兩年公司的發展重點在於拓展國內市場。即便如此﹐聯想看起來仍是希望在其他領域裏有所建樹。例如﹐六月早些時候﹐聯想答應美國CosmoCom公司將替他們在中國生產﹑開發市場並銷售其呼叫中心所需的一個軟件密集的高科技產品。

聯想在逆境中也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在重組計劃中﹐聯想仿效戴爾通過互聯網進行直銷﹐並提高庫存管理的效率﹐以及重新吸引企業界客戶。同時並更有效的開發創造力且把其產品同戴爾區分開來。聯想的發言人楊元慶(音)表示﹐聯想的產品除了應具備幫助消費者解決其問題的功能之外﹐還應有便於使用﹑具親和力的特點。

聯想新落成的設計中心將在重組計劃中發揮核心作用。這個設計中心位於北京市北部郊區。數十名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工程師正伏案設計新的電腦和手機。在設計中心下面的樓層中﹐實驗室正在製作五顏六色﹑質地不同的塑料樣品。楊元慶表示﹐據說只有聯想和索尼擁有這種塑料樣品實驗室。

不過﹐聯想的這些努力似乎並不是針對企業客戶﹐而是針對利潤率微薄的大眾消費市場。聯想表示﹐希望通過廣泛的代理和零售渠道來銷售其大部分產品。正是藉著這些代理商和零售商﹐其產品的分佈範圍才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但由於價格戰愈演愈烈﹐使用這些網絡將加重消費者的支出。同時﹐一些零售商也抱怨聯想為了要實現其銷售目標﹐而要求他們提高電腦的採購量。這就迫使他們為了減輕庫存而採取削價促銷的方法。已有一些零售商不堪忍受﹐轉而投到了戴爾的門下。

電腦代理商北京普天行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Toyo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表示﹐他們曾是聯想最大的銷售代理之一。但殘酷的價格壓力讓該公司不堪負荷──每賣出一台價值1,500美元的電腦其利潤還不到1美元。這種利潤率使得公司無法維持營運﹐最終﹐普天行只好放棄銷售聯想的產品。

現在﹐許多商店都銷售戴爾的產品﹐雖然戴爾從未宣稱由零售商來銷售其電腦。
作為政府機構採購代理人的分銷商以其客戶的名義向戴爾訂購超過實際所需數量的電腦﹐然後把多餘的部分賣給零售商。由於戴爾給的是折扣價﹐因此售價不高﹐零售商也能從中賺取利潤。

看來聯想要在企業全球競爭上贏過戴爾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下半年歐元退燒、美元整理 亞洲貨幣最亮
中南部蔬菜損失慘重 菜價成倍數飆漲
漸進式升息策略有利股市後勢
美元疲弱  匯銀預估新台幣本週仍區間盤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