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故居經過修繕整頓,1月7日「林之助紀念館」揭牌,館內展示獲國美館授權之代表鉅作《朝凉》的高精度複製畫,觀畫者可近距離細細品味,與認識畫作的藝術細節。紀念館原為台中教育大學教職員宿舍,位柳川古道旁,對台中舊城區具歷史文化意義,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表示,很高興館舍經過整修後煥然一新,重新揭牌展示學校對林之助教授藝術遺產的敬重。
膠彩畫又稱作岩彩畫、日本畫、東洋畫,是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粉末,與水調和後,在紙、絹、麻或木板上作畫,另可結合不同素材呈現更多可能性。膠彩畫是台灣在戰後發明的詞彙,因「東洋畫」名稱帶日本風,過去難容於官方的意識形態,1977年由林之助提出「膠彩」一詞取代,避免爭議。
林之助1917年生於台中大雅,1928年赴日本學習膠彩畫,1950年代初期作品多以人物畫為主。1950年代後期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受「日本畫的西畫化」潮流影響,廣納二十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至1970年代起,林之助的畫風則漸回歸寫實表現。1985年,林之助受聘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指導膠彩畫,學者莊明中、曾得標等人認為膠彩畫在戰後日漸式微,能維持今日局面,林之助應居首功。
校長郭伯臣表示,林之助教授是國寶級藝術家,本校成立紀念館,是希望紀念館能成為一個藝文平台,媒合本校師生與藝文界,有更多展出機會,並規畫系列藝術講座,結合本校藝術資源,讓紀念館可以更蓬勃發展;此外,紀念館旁的空地已通過核定興建一座智慧教育大樓,將與紀念館相互配合,發揮更大的藝術能量。
館長顏名宏表示,過去以「林之助畫室」標註,令許多遊客困惑,這次以「紀念館」之名重新設計,在字體上也考量與其他藝術館統一;館舍大門的設計則是源自《朝凉》畫作中林之助夫人少女時期造型,鑲嵌一對具新藝術風格的鐵雕構件,有助提升紀念館入口形象的辨識性。從今年起,館方將陸續規劃多場跨領域展演活動。
林之助三子林敬忠今年78歲,他提到父親林之助喜歡藝術、跳舞、音樂,甚至是打高爾夫球,每一件事他都會做好,「就像兒時家中兩隻孔雀養了三年,父親才把他們畫出來,就是每個細節都要做到好」。他感謝顏館長也以父親同樣的精神整理紀念舘,激起他許多兒時回憶,今天回到這裡很感動,希望以後這裡可以更好的發展起來。
文化部文資局長陳濟民表示,林之助教授多才多藝,喜歡三味弦,喜歡踢踏舞,回憶 90歲高齡的陳之助在一次頒獎儀式中,竟能表現得靈活有動感,如一位舞蹈巨星。他說,林之助教授在此居住四十多年,依照文資保存法於2007年列為歷史建築,之後由中市文化局於2020再登錄為文資紀念建築,對台灣畫壇具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