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歡迎烏克蘭加盟 但未發邀請和時間表

人氣 1047

【大紀元2023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北約領導人週二(7月11日)一致同意烏克蘭的未來在於成為該軍事聯盟一員,但他們並未向烏克蘭發出邀請或制定加入北約的時間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早些時候曾批評這一立場「荒謬」。

北約各國領導人週二和週三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峰會,共同規劃北約的未來,瑞典和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以及俄羅斯在烏克蘭持續的戰爭是峰會議程主要議題。

俄羅斯將北約東擴作為其決定入侵烏克蘭的一個關鍵因素,並批評了此次為期兩天的維爾紐斯峰會,同時警告稱,如果烏克蘭戰爭升級,歐洲將首先面臨「災難性後果」。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說:「這個問題(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能對歐洲安全非常危險……因此做出決定的人必須意識到這一點。」

他說,歐洲領導人似乎並不了解將北約軍事基礎設施移向俄羅斯邊境是一個錯誤。

加入北約

根據北約首腦們發出的聲明,烏克蘭無需履行所謂的「會籍行動計劃」(MAP),從而有效消除了該國加入北約的障礙。

「烏克蘭的未來在北約。」聲明說,「當盟國同意並滿足條件時,我們將向烏克蘭發出加入北約的邀請。」

他們沒有具體說明烏克蘭加盟需要滿足的條件,但表示北約將幫助烏克蘭在軍事互操作性,以及其它民主和安全部門改革方面取得進展。

澤連斯基早些時候曾抨擊北約領導人沒有提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表。他作為特邀嘉賓參加此次峰會,並在峰會開始前發表了講話。

「無論是發出邀請還是烏克蘭加入北約都沒有設定時間表,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荒謬的。」他說。

北約-烏克蘭理事會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早些時候表示,北約將向烏克蘭發出加盟「積極信息」。但外交官們表示具體措辭尚未確定,可能包含附加條款。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烏克蘭將獲得更多軍事援助和安全保障,加入北約的正式條件將放寬,並將與北約建立新的合作形式,即所謂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

「我預計盟國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道路上發出明確、一致和積極的信息。」他說。

這突顯北約31個成員國之間在烏克蘭加入北約相關問題上存在分歧。自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入侵之前,烏克蘭就一直在推動迅速加入北約並獲得安全保障。

東歐的北約成員國支持烏克蘭的立場,認為將烏克蘭置於北約的集體安全保護傘下,是阻止俄羅斯再次發動進攻的最佳方式。

美國和德國等國家則更為謹慎,它們擔心任何舉動都可能使北約捲入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

協議草案

外交官們說,峰會最終協議的文本可能會提出北約有可能「在盟國同意且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向烏克蘭「發出加入北約的邀請」。他們強調協議草案尚未定稿。

美國總統拜登支持斯托爾滕貝格圍繞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相關說法,強調北約需要保持團結,抵禦俄羅斯總統普京分裂北約的企圖。

拜登說:「我仍然認為,普京總統認為他成功的方式就是分裂北約,我們不會這麼做。」

此次峰會還將批准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的首個全面計劃,以抵禦來自俄羅斯的任何攻擊。

峰會上,北約各國再次表達對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的支持。

「我們重申堅定不移地聲援烏克蘭政府和人民英勇地捍衛他們的國家、土地和我們的共同價值觀。」聲明說,「俄羅斯聯邦是對盟國安全和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最重大和最直接的威脅。」

當被問及澤連斯基的批評時,斯托爾滕貝格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北約從未在任何時候發出過如此強烈的信息,無論是關於加入北約的政治信息,還是北約盟國的具體支持。」

他說,以往任何國家加入北約都沒有時間表。「加入北約是有條件的,一直如此。」

遠程導彈

北約在維爾紐斯召開峰會之際,烏克蘭倍受矚目的反擊戰已於上月開始,但在攻打俄羅斯重兵把守的陣地方面進展緩慢。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巴黎將著手向烏克蘭供應遠程巡航導彈,此前英國也宣布了類似消息。

這些導彈的射程為250公里(155英里),幾乎是烏克蘭以往相關能力的三倍,使烏克蘭軍隊能夠打擊深入前線後方的俄軍和補給。

一名法國軍方消息人士駁斥了這些導彈使戰爭升級的說法,稱導彈的使用是相稱的,指出俄羅斯使用的是從數千公里外發射的巡航導彈。

他說:「這重新平衡了局勢,使烏克蘭能夠深入俄羅斯防線,並能穿透更堅固的目標。」

德國也宣布了價值7億歐元的新一輪援助,包括兩輛愛國者防空導彈發射車以及更多坦克和戰車。

此外,瑞典即將成為北約最新成員的前景也為此次峰會注入了活力。

週一,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突然放棄反對瑞典加入北約的做法,同時推動重啟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

芬蘭於今年4月加入北約,並首次以成員國身分出席維爾紐斯峰會。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系列片(3)
遭中企擠占市場 韓政府或對中國電動車徵稅
新一輪灰色地帶行動?中共被指切斷台灣海纜
調查:黑客成為中共破壞美國的軍事武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