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中共2020年強立《港區國安法》後,港府起訴民主派、收緊各項自由,又在竄改後的選舉制度設立重重關卡,對親共人士以外者趕盡殺絕,更有官員盲目指香港「由亂入治、由治及興」及力倡23條立法,導致香港政治氣氛肅殺。前港府高官兼學者張炳良及另一學者呂大樂上周撰文,分別稱要防範「一左二窄」,及「做事太絕難以服眾」,中共全國政協前委員劉夢熊更指出,民主黨被封殺,反令國際社會坐實「中國威脅論」,害港禍國。
首屆經竄改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將於年底舉行,提名期上個月30日結束,民主派參選人因提名票不足而全軍覆沒。當中民主黨接獲「三會」(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地區滅罪委員會)委員提名不足,未能符合參選資格;「老牌」政黨民協未能取得任何「三會」成員提名,令該黨37來年來首次無法參與區選。連自稱「中間派」的「新思維」,計劃派出的兩人亦在提名期結束前主動宣布,因與足夠提名仍然有一段距離,決定不參選。
劉夢熊:一國兩制的悲哀
劉夢熊4日在網台「香江望神州」節目說,區議會38年來首次無民主派參加,令人非常震驚。他指民主派第一大黨民主黨,2016年立法及會選舉中取得7席,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以91席成為區議會第一大黨;但是現在於立法會、區議會均已經或將「歸零」,劉認為此情況「並非民主黨的悲哀,而是一國兩制的悲哀」。
劉指出,以往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取得52%至62%選民支持,但現在政府封殺其參選途徑,使其在區議會「歸零」,認為這會令「一國兩制」的對象——台灣朝野及其選民,看到的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遭剝奪」,「這樣的『一國兩制』對他們有什麼吸引力?」
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搬到香港
《基本法》訂明,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及生活方式,劉舉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日本和法國,當地的共產黨成員仍然能夠通過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晉身議會,「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映」。《基本法》亦訂明「50年不變」,「為何回歸20多年就大變特變?將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搬來香港,令香港由『一國兩制』變為『一國一制』」,他認為這樣的演變,令香港成為大陸的一個普通城市,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亦違反毛澤東、周恩來在1949年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戰略、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初衷。
劉稱,港府對民主派「做到絕」,實行「大掃除」、「清一色」,是破壞「一國兩制」。他回顧,蘇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1918年不承認國家杜馬(國會)的選舉結果,並宣布「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解散國會,形成日後社會主義國家「黨領導一切」,現在香港是上述事件的翻版。
劉直言,現時問題是將「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搬來香港,香港哪裏是『一國兩制』?」現時選舉要取得「三會」成員提名,但他們全部由政府委任,由其來決定提名,什麼人可以參選,是「荒天下之大謬」,與《基本法》的規定背道而馳,故是「一左二窄」,令國際社會間坐實「中國威脅論」,害港禍國。
「一左二窄」語出習近平之父、中共元老習仲勳,他在1980年代告誡新華社處理港澳工作不應「過左」,同時避免接觸面過窄,令受眾太少。
張炳良籲防範「一左二窄」
另一方面,《明報》觀點版上周五(3日)同日刊登學者呂大樂,及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兼學者張炳良的文章。前者表示香港人受軟不受硬,「做事太絕難以服眾」;後者提到要防範「一左二窄」。
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的文章,以《迫切問題在經濟 解決問題離不開政治》為題,回應李家超的第二份施政報告,形容於國際地緣政治逆轉及本地政情驅使下,香港已從「左右逢源」之利,陷入「左右為難」之尷尬。
張又稱,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與自由多元之間,不存必然矛盾,要做好平衡,防範「一左二窄」。
至於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的文章並無點名,但是指出群眾的沉默,不是口服,更不是心服。他更指,香港人受軟不受硬,強勢最多就只能換取他們的靜默。他又不點名指「有人」在狠、盡、絕之後,還附加兩句揶揄諷刺的風涼話,勸人「自我檢討」,就是太絕。
選舉制度強人所難 港官反要求無法入閘者檢討
政府今年公布區議會選舉新方案,設有多重關卡排拒直選議員及民主派,包括直選議席大減至兩成,更引入以國安為名的審查候選人機制,並明言區議會職能包括支持政府政策。
當中要取得「三會」成員提名的一關,已經難倒不少民主派。公開的資料中,「三會」選民名冊則只顯示姓氏及地址,但無其它資料,如性別、職銜、聯絡方法,連對方的真正身份亦無從得知。
但是當局面對民主派要求公開或提供「三會」成員的聯絡資料,多次稱是屬於個人資料拒絕提供,選管會僅重申,有意參選人士重申,可聯絡由各區民政事務處擔任的地區委員會秘書處,要求聯絡相關委員,由秘書處轉達請求,並由「三會」成員決定是否聯絡相關人士。
港府官員面對民主派抱怨取得提名難,回應並不留情面。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更揚言,稱找不到沒有電話聯絡方法的「三會」成員,感到「奇怪」,更暗指民主派區議員不認識「三會」成員是偽命題。
特首李家超在區議會提名期期間被問到,成功報名區議會選舉的絕大部分是建制派,有非建制及民主派人士公開表示無法取得「三會」提名,如何說服外界本次區選是均衡參與選舉,李反指拿不到提名票的人,應研究為何自己出問題,並稱參選人能否爭取提名視乎提名人對其的觀感和認識,以及參選人是否符合參選要求,包括是否「愛國愛港」及「真誠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
非主流建制派參選亦難
區議會改制後增設重重關卡成為「鳥籠選舉」,連建制政團亦未能克服取得「三會」成員提名一關。
溫和建制派「實政圓桌」,擬出選區議會的5人中,僅1人能獲足夠三會提名入閘,其餘4名成員向288名「三會」成員「叩門」爭取提名,最後僅有7人簽署提名表格,惟其中3人最後決定撤回提名。
「新思維」主席兼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在區議會提名期結束後,曾經指踏入提名期後,逐漸感受到「三會」委員態度轉為觀望,連自己「最好的朋友」也稱不能提名新思維。
另一自稱走中間路線的建制派「民主思路」,其召集人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亦向傳媒指出,當局要檢討選舉制度是否過嚴,希望直選提名門檻能夠放寬。「民主思路」僅一人能夠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報名出選。
最終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時,選舉事務處共接獲400份提名表格,民建聯佔最多,於「地方選區」界別172份提名中佔44份,「地區委員會界別」228份提名中佔77份。其次的工聯會,在「地方選區」有25名參選人,「地區委員會界別」則有21人。另外,新民黨、自由黨、經民聯亦有人能夠取得足夠提名。
港官強調須「隔走」非愛國愛港者
到提名期結束後,面對種種質疑,麥美娟仍然死撐區選的政治光譜沒有收窄,稱只是沒有了「反中亂港」的顏色云云。
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不諱言在三會提名機制下,參選人要「入閘」較困難是「理所當然」,認為情況正反映提名機制發揮應有作用,並形容機制並非篩選。
他更形容,以往選舉的提名程序太容易,令很多「非愛國愛港」、無從事地區工作、在政治氣氛下「純粹高叫口號、譁眾取寵」的人,「採用不良競選手法騙取議席」,因此當局要在制度設計上讓「信得過的人」把關,「隔走」非愛國愛港或無能者。他又指,如果有人覺得爭取提名比以前困難是理所當然,亦證明制度設計發揮作用。
對於有人質疑選舉是否「清一色」,曾國衞強調「既要清一色,又要五光十色」,即「清一色」愛國者,以及「五光十色」的不同專業界別人士參與。
國安之名 葉劉亦被批
極左風潮攻擊目標亦蔓延到建制派。親共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今年4月,指控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擔任「同樂運動會」(Gay Games)主禮嘉賓,是牴觸國安法,指她「必須在合法的基礎下行事」。
葉劉淑儀反駁,何指違反國安的指控「接近誹謗」,「無證據而破壞人家名譽的事情,身為律師不應該隨便講,普通常識而已,是嗎?」她並質疑,對方是否因為選舉,故抹黑她與候選人。◇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