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成進口產品依賴中國 引內閣府警覺

人氣 1849

【大紀元2022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張宛、王佳宜採訪報導)2月3日,日本內閣府發布了2021年的《世界經濟潮流》報告。報告分析了日、美、德等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結構,結果顯示,日本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無論是種類還是金額都占到兩成以上。這一結果引起日本內閣府的警覺。

報告認為,進口來源地對特定國家的依賴,將增加應對供應鏈危機的困難,日本有必要強化脆弱的供應鏈。

報告說,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報告統計了各國2019年從中國的進口份額(按照金額計算)占5成以上的產品項目。結果發現,日本、美國和德國是依賴中國的產品項目最多的三個國家。日本共有1133種產品對中國的依賴度超過了5成,占到了總進口產品種類(約5000種)的23%;美國有590種產品依賴從中國進口,占比11.9%;德國有250種產品依靠中國,占比5%。

報告還圖示了日、美、德三個國家的中國進口份額,並對比了2019年和2009年的數據,發現十年來中國在三個國家的進口份額幾乎沒有變化,顯示出這幾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度一直保持穩定。

圖表顯示,2019年,日本、美國和德國進口總額中的中國占比分別為23.3%、18.1%和8.5%;2009年分別為22.4%、18.5%和9%。

另外,對比2009年和2019年的數據,日本其它三個主要進口來源國,美國、澳洲和韓國的進口額占比都未出現太大的變化,2009年分別為10.9%、6.5%、4.1%;2019年分別為10.7%、6.5%、4.3%。

美國方面,進口自墨西哥的產品份額從2009年的11.4%擴大到了2019年的14.8%,而另一個鄰國加拿大的占比略有下降,從14.2%降至13.3%。

消費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報告還分析了2009年和2019年美、日、德三國在部分日常消費品領域對中國的依賴度,結果顯示三國在電腦、手機等電子消費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度較高,而在鞋類產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度則大幅降低。

2019年,日本從其它國家進口的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中,約有95%(按金額計算)是中國製造,2009年該比例更高,為接近99%;在手機領域,日本2019年約75%的進口手機是中國生產,2009年該比例僅為55%;在鞋類領域,2019年日本50%的進口鞋類是中國生產,而在2009年,該比例高達約85%。

美國方面,2019年,該國從其它國家進口的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中約85%為中國製造,2009年該比例約為75%;進口手機中的中國製造的占比在2009年為30%,到2019年翻了一番達到近60%;而進口鞋類產品的中國製造占比則從2009年的近70%大幅降至2019年的45%。

德國的進口產品中,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中國份額較高,約占4成到5成;手機和鞋類的中國份額都在2成左右。

內閣府的報告認為,部分消費品極大依賴從中國進口,一旦從中國的進口停滯,消費者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做好準備很重要。

日本放送協會(NHK)2月4日引述內閣府官員說,日本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會導致日本在中國供應鏈和運輸被擾亂時,容易受到中國情況的影響。

另外,報告還表示,上述貿易結構的變化顯示,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美國、日本等國集中進口來自中國的商品,已經呈現出從勞動密集型產品轉向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特點。

日本已意識到中共在偷技術

鞋類產品的採購源變化尤其反映了上述趨勢。旅日時事評論員高峰一(Hajime Takamine)日前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這幾年,受成本增加、疫情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設在中國的加工廠或是返回日本,或是轉移到了越南等國家。日本各大商場中,越南製造的產品已經越來越多。

高峰一認為,日本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會逐漸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日本已經意識到中共在偷日本的技術。他說,過去很多電器都是零件在日本生產,然後拿到中國組裝,但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技術流失到中國,導致現在很多電器店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

日本政府在2019年3月發表的《世界經濟潮流》報告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情況。

該期報告提醒,中國正在成為生產機械等高附加值產品和零部件的出口基地。報告說,過去,中國進口高附加值零部件,在國內加工後出口,扮演的是「世界組裝工廠」的角色。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逐漸取得了製造高品質零部件以及機械設備方面的技術,並逐步實現了很多產品的本地化生產。

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的出口產品中,中間產品和資本產品所占的比例均比2000年增加了10個百分點以上。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2021年7月「北大國家發展系列講座」上的演講中表示,工業革命以後,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技術和產業發展也一直處於世界前沿。因此,發達國家要完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只能依靠自己發明,而創造發明投入大、風險也高。

林毅夫說,但是發展中國家則不同,擁有後來者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產業作為創新的來源。這比依靠自主發明創造的成本要低很多,風險也小很多,因此可以比發達國家發展得更快一些。

「在中共的語境裡,『引進』實際上就是剽竊。」高峰一說。

在談及日本將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時,高峰一還對記者強調,他認為從中國進口產品是對日本民眾消費權益的損害,因為中國的產品質量不行。

他說,眾所周知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很多日本人也拒絕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反之,中國人則很喜歡日本產品,就是因為產品質量好。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低迷 韓國主力產業全部受牽連
中共「清零」牽動世界經濟 多國重建供應鏈
白宮派發病毒測試盒 被曝部分中國製造
美眾議院通過對華競爭法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