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牙周病即牙齒周圍組織的發炎破壞性疾病,是國人極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其發生原因多為長期未保持良好口腔清潔所導致。牙周初期發生問題時,患者常自覺沒有不舒服也無顯著症狀,因此牙周問題非常容易被忽略,往往等到牙齦出血、牙齦浮腫疼痛、牙齦萎縮明顯,甚至牙齒鬆動厲害時才尋求治療,此時的牙周組織早已經嚴重破壞,延誤了醫治的時機。
改善牙周問題,口腔清潔尤為重要,除了保持好自我口腔清潔,也應維持良好的健康指標及習慣,如穩定血糖、避免抽菸嚼檳榔等,才能讓牙周治療得以發揮療效,並穩定牙周狀況。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牙科主任王碩說明:除平時居家的口腔照護外,牙周病患者應接受牙周階段性的治療,包含治療前的臨床評估、洗牙及口腔清潔衛教,以及牙齦下結石清除與牙根整平治療、移除不合的假牙與牙齒填補材料、拔除因牙周破壞過重或其它不可逆原因而無救的牙齒,與牙周治療後的重建。對於牙周病較為嚴重但仍可保留的牙齒,須再視病況接受牙周手術治療,透過手術治療,能針對一般非手術療程無法處理的牙周深處進行清創,也能改善牙齦深溝、牙齦型態異常等問題,或者對於牙齦萎縮處進行軟組織修復。若牙齒周圍因牙周病而導致齒槽骨缺損,還須接受骨修整或補骨手術,透過移除過於隆凸且不當的齒槽骨表面,以及利用骨粉等材料,讓骨缺損處得以再生骨組織,達到齒槽骨形態的調整與重塑,恢復平整穩定的齒槽骨環境,進而獲得良好的牙周狀態。
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表示,牙周病發生初期常因無明顯症狀而容易被忽略,建議養成每半年定期口腔檢查的就醫習慣,如自覺不適,則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