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有一位孩童死而復生,從此智慧大開,被視為神童。其後幸得赤鬚道士傳授妙訣,進入林屋洞天,編修仙史。
他開館授學養母,行醫濟世救人,不遠萬里尋親報恩。因其德行仁孝,修道有成,全家人都隨之受益,得以超脫……
慧通子,本名徐人瑞,字輯五,生於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初八日,是明朝初年滇池侯徐英(1434年—?)與宏氏之子。
慧通大約七八歲時,曾死而復生,此後忽然神慧大開,聰穎非常。在他年幼時,又幸得韓姓老師教授,因此能深通經史,所以鄉里人都稱他是神童。
慧通天性恬然淡泊,素有修行的志向。一天,他從學館回家,途中遇到一位赤鬚道士招喚他,說:「孩子,你有心學道,是否曉得道不遠人?秉承忠孝仁義,是修道的基礎。」赤鬚道士遂即傳給慧通道門妙品,隨後就走入深林,消失了蹤影。
慧通的父親徐英,常年軍務倥傯,輾轉在外,直到慧通出生,都沒能回家。從未見過父親的慧通,想到多年在外的父親,心存報恩之念,也曾有雲遊天下尋找父親的念頭,但轉念想到,若留下母親孤獨清苦,無人奉養,也就不敢冒然出行。
慧通後來娶陶氏為妻。陶氏幼名鍾姑,比慧通小一歲。巧的是,夫妻倆同月同日同時辰出生。陶氏蘭心慧質,心地善良且悟性高,又能讀懂古經文,而且侍奉婆婆非常孝順。夫婦倆平日恭敬地侍奉老母親,鄉里人稱他們為雙孝。慧通幸得賢妻相助,於是招聚學徒授學,以塾師的酬金奉養母親。後來,慧通轉而學醫,他精通痘科,兼善治疫癘。當時因得到他的救治,頼以倖存者,不可勝數。
慧通的姐姐嫁給了婁江的朱雲章,此人好交遊、重義氣,常言要為朝廷出力,以圖取功名,為此慧通常暗自為姐夫憂心。後來慧通聽聞姐夫朱雲章因起兵救援君王而戰死,遂即乘舟前往弔慰姐姐。姐夫之死,令他又想起從軍在外的父親生死未卜,尋親的念頭因而愈加迫切。
這年已三十歲的慧通,穿一身天藍色衣袍,飄飄然猶如神仙,他㩦著二個童子,離家尋父。他們一路乘船來到江西,沿路遇到很多小兒患病者都來找他醫病。沿途他往往只留下生活所需,除此之外,身上的全數物品全都贈予貧苦百姓。
慧通輾轉於楚蜀,來到瞿塘三峽,他聽說父親徐侯在滇南,於是前去尋找。來到沭府詢問後,才得知父親鎭守大理,且已去世二年。慧通沉痛欲絶,哭著來到大理。他按照地址找到一戶人家,步入中庭後,忽然看見兩個少年走了出來,睜大眼睛看著他。慧通與少年彼此都感到驚訝疑惑。
原來當年,父親徐侯聽說妻子宏氏生子時,難產而亡,所以納了嚴、唐二個姫妾,以延徐家香火,所以有了這二個孩子。慧通與兩位少年這才方知,彼此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慧通遂即恭請兩姨出來,並向她們行禮。慧通也請二弟領他到亡父墓地祭拜,並在墓旁結廬服喪七日,期間悲傷哀戚。
慧通返家前,邀請兩姨與二弟一起東歸。她們因姻親在此,不願前往異地,於是慧通拜別他們就啟程返家。
一回到家,慧通進入中堂想拜見母親,猛然見到一具喪幃,揭開一看,竟是靈柩,頓時失聲痛哭。原來,自從慧通離開後,老母親積思成慮,卒然去世。
不久後,慧通幼年時曾遇到的赤鬚道人,又忽然前來。道人說:「我是西山的隱仙,聽說你孝德動天,應當長生,超脫塵世為仙。」說著,召喚慧通夫婦向前,傳給他們大丹妙訣,夫婦二人禮拜隱仙為師。隱仙離去,慧通夫婦各自淨掃丹房,每日勤心修煉。不到一年,就煉成了金丹。
一天出遊西山,慧通再次遇到仙師。他就在林屋洞天(道家十大洞天之一),起爐超煉。
起初,慧通初入西山,看見危岩深處有一座石門,於是屈身而入,伏行很久後,發現原來洞中別有天地:林泉曠廓,雲水飛揚,溪山間的猿猴與鶴鳥,彼此嘯吟於雲煙之外。至於瓦舍樓台式樣,則與人間沒有差別。遍觀閑院,慧通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這時,突然出現二名差吏。他們說:「奉玄聖之命,專候仙才。」遂即引領慧通來到一座石樓,匾額上寫著:「玞樓華藏」。二吏帶他來到這裡,就轉身關門而去。
慧通在此靜坐沉思。期間有一僕人專門侍奉他飲食,而且桌上放有琴書,並備有茶水。慧通發現樓壁上面出現太上敕箋,命慧通仔細地檢查道書,篡修仙史。待功成之後,允許他們全家相見。
於是,慧通每日勤懇研習。凡是古今仙道神蹟,大道流傳,慧通都逐一編次詳明,使得仙史清晰明瞭,猶如星日一般次序分明。
就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慧通看見一位丈人開門而入。那丈人自稱是這兒的洞主,名號靈威子。慧通禮拜洞主,並祈求允許他在此暢遊。靈威子同意了,還讓他去見家人。慧通在青童的引導下,來到東堂。先是看見了妻子陶氏,又進入內院,看見母親同一蓄鬍的老叟,並肩坐在逍遙榻上。
慧通泣拜母親,問她怎麼來到了這裡?原來他的母親去世後,看見了赤鬚道人。道人督命一金剛神,日夜圍護著她,並說:「等你的兒子道成之後,即能與他登上仙界。」而那位並坐一旁的老者,就是慧通的父親。一時間,慧通與父母、妻子在林屋洞天中團圓。
慧通開館授學,奉養母親;挾濟人之術醫救世人;不遠萬里尋親,可謂仁孝兼備!他來到玞樓編修仙史,功成之後,全家得以超脫塵世,榮登天界。慧通修成得道,位列仙班,連同他的父母妻子都跟著受益。上天向來眷顧仁孝之人,對其施予善報不爽。
事據《張三丰先生全集》卷2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