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FBI及反恐中心作證:美國面臨威脅

人氣 2677

【大紀元2020年09月24日訊】週四(24日)上午10:00,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主題為:美國面臨威脅。新唐人、大紀元將聯合進行直播(中文同聲翻譯),並同時在新唐人電視頻道和大紀元、新唐人網絡頻道播出。敬請收看。

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週四舉行的聽證會,主題為:美國面臨威脅(Threats to the Homeland),FBI局長克里斯托弗·A·雷(Christopher A. Wray)、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和國土安全部高級官員肯尼斯·庫奇內利(Kenneth Cuccinelli),將出席作證。

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回答議員問題時表示,中共仍在試圖刺探美國的新冠病毒研究,並針對相關研究機構發起網絡攻擊。

他說:「正如您提到的,我們正在看到中國人,或者有時是其他人,採取非常具有攻擊性的行動,將我們的新冠病毒有關研究作為目標,不管是疫苗治療還是檢測技術等等。」

克里斯托弗·雷再次重申,中國共產黨政府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他說:「沒有任何對手比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民主理念、創新和經濟安全構成更廣泛和更全面的威脅。」

他指出,聯邦調查局與中國有關的案件數量過去十年來上升1300%,目前正在調查中的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案件達2000多件,是聯調局正在偵辦的反情報案件當中數量最多的。

克里斯托弗·雷和出席聽證的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利表示,中國的影響行動與俄羅斯和伊朗的不太一樣,而且更為廣泛。

庫奇內利說:「我們還面臨的是,他們(中共)試圖通過金錢來影響,通過他們的媒體,相比大多數其他國家能做的更為公開。最後也絕對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與我們之間的大規模貿易,這對雙方來說是積極的,但是也被用作影響的手段。」

克里斯托弗·雷還指出,中共還試圖通過接觸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層面的官員來施加影響。

FBI局長克里斯托弗·A·雷、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和國土安全部高級官員肯尼斯·庫奇內利(左至右),出席宣誓作證。(Tom Williams-Pool/Getty Images)

近日,川普(特朗普)政府連連抨擊中共的種種不當行為,特別是大瘟疫,給世界帶來的巨大損失。川普總統22日在聯大發言強烈譴責中共對疫情撒謊誤導世界,他說,「必須追責把這場瘟疫釋放到全球的國家:中國(中共)。」

國務卿蓬佩奧也對媒體透露,中共近期在台灣和南海附近持續挑釁,川普針對此事表示,「夠了,我們不會再讓這種事情發生。」

克里斯托弗·雷曾多次表示,中共對美國利益構成巨大威脅。9月17日,他對國會作證說,FBI正在以「每十個小時」一件的速度,展開與中共相關的反間諜調查。FBI已進行了2,000多項情報調查,占到反情報工作的「最大部分」。

此前,雷在保守派智庫哈得遜研究所7月7日的講話也說,中共為美國未來「最大的長期威脅」,「中共正傾舉國之力,不惜使用任何必要手段,爭取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我們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即聯邦調查局每10個小時就新增一起中國相關的反間諜案調查。在聯邦調查局將近5千個正在調查的反間諜案件中,其中近半數同中國有關。」雷說。

蓬佩奧指責過去美國忽視中共的威脅,「幾十年來,美方允許中共從事威脅性或破壞性舉動,包括掠奪性的經濟政策或類似行為,造成他們繼續擴大影響範圍。」

蓬佩奧在昨天(23日)威斯康星議會發表演講時,舉例中共領事館如何干預各州內政事務,他說:「中國共產黨及其代理人的目標是讓美國人接受北京的威權主義形式。」他並要求地方立法機構與聯邦機構更緊密合作,抵制中共在政界、商界、教育界及金融方面各個領域的滲透,不受親北京分子的威脅和騷擾。

昨天,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在愛荷華州德雷克大學演講說,「從中國到俄羅斯,再到伊朗,再到極端主義團體,美國面臨巨大挑戰,但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我們正在崛起。」

美國也在聯合各國抵制中共滲透。奧布萊恩說,美國正在建立國際共識,與其它自由國家一道「反對各種形式的中國(中共)侵略」。#

聽證會證人:

克里斯托弗·A·雷,聯邦調查局局長,美國司法部;
克里斯托弗·米勒,國家反恐中心主任,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
肯尼斯·庫奇內利,代理副部長,美國國土安全部。

網絡收看方式:

大紀元新聞網://tvsmo.com/b5/nf1334917.htm
大紀元YouTube直播
大紀元臉書直播

【支持】為真相護航 為沉默發聲,就在今天,支持大紀元

新唐人大紀元《直播節目》製作組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重播】首次白宮美國歷史會 川普簽憲法日宣言
【重播】川普發布會:中共的威脅遠超俄羅斯
【重播】川普聯合國講話 對中共發重話
【重播】川普向欲推翻社會主義古巴的老兵致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