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無聲救援》影評:脫離納粹魔爪 可歌可泣的精采逃亡

蔡宜霖

《無聲救援》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人氣: 58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28日訊】以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惡行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相當眾多,故事內容也各具特色,而近期上映的電影《無聲救援》(Resistance),所闡述的則是一位法國藝術家設法幫助多名猶太人孩子逃離納粹魔爪,相關過程的塑造頗具看點,成為同類題材中又一部成功之作。

電影改編自法國默劇大師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的真實經歷,身為猶太人的他,早在二戰爆發前就和家人朋友一起幫助流亡到法國的猶太人兒童,而戰火全面打響後,馬歇與親友也不得不舉家搬遷到尚未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法國南部,然而隨著往後法國的全面淪陷,法國猶太人的處境也更艱辛,於是馬歇便決定冒險將境內的猶太人孩子送到瑞士,過程中自然也面臨蓋世太保的追殺。

電影過程足以體現時局變遷

本片的時間線從二戰尚未爆發前的1938年開始,並隨著故事發展,一路推進到戰爭中期的1942年,少部分段落則為戰爭結束時的1945年。過程中能夠讓人充分感受到歷史時局的變化,並以基層民眾的視角,讓觀眾體會這些改變。就故事風格而言顯得歷史感十足,且敘事表現稱得上淺顯易懂,相信即便是對二戰歷史較不了解的觀眾,也不影響對電影時代背景的理解。

《無聲救援》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無聲救援》的首幕戲就相當切合故事的主題,以一位德國猶太家庭的悲慘經歷,讓人深切感受到當時德國的猶太人處境之艱辛。同時,這場戲也蘊含了獨特的意義,能夠讓人進一步了解當時猶太人的想法,足以讓人明白為何希特勒已上台多年,卻仍有猶太人沒試著逃出納粹德國,讓故事的面貌更為豐滿。

電影對於男主角馬歇的開場塑造也十分的鮮明,足以呈現出其對藝術表演的天賦與熱情,一些平凡的日常生活情節,亦能夠讓人認識其身為猶太人的家庭背景及親子關係等層面。就人格刻劃來說,片中的馬歇也更貼近於一般民眾,儘管其心地善良,但並非一開始就是正義感滿滿的熱血青年,在決定是否要挺身而出幫助他人時,也需要他人來帶頭推他一把。這樣的塑造儘管少了分英雄色彩,但也更有寫實感。

馬歇與親友一同幫助從德國逃難來的猶太孤兒,是電影前半段的重頭戲。這些從德國流亡到法國的孤兒,面臨失去雙親與家園的悲慘處境,因此許多人都顯得抑鬱寡歡,對陌生人也較有戒心,孩子們的心態能夠逐漸恢復正常,馬歇可謂功不可沒。其透過各種自創的趣味表演,成功讓猶太孤兒們卸下心防,進而重拾笑顏。電影用來呈現此類情節的篇幅不算短,儘管使電影節奏一度較為緩慢,但也得以更細膩地呈現此一鼓舞人心的過程,並十分有力地展現了馬歇的表演才華。

《無聲救援》的故事也緊扣歷史進程,當二戰尚未爆發前,有關幫助猶太人的情節均較為祥和、缺少緊張感,不過電影的觀賞性並未因此而降低,諸多日常生活的情節,仍在導演的詮釋下保有合理的娛樂性。而當戰火打響後,平靜的生活便被打破,馬歇與猶太孤兒居住在距法德邊境不遠的史特拉斯堡,更是首當其衝,因此也出現了男主角試著訓練孩子躲避蓋世太保的情節,此橋段馬歇也再度發揮了藝術才華,因此同樣看點十足。

《無聲救援》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男女主角情感塑造不落俗套

另外,有關馬歇與家人一同幫助猶太孤兒的劇情,也進一步延伸出另一條支線,即馬歇與女主角艾瑪的羈絆。男女主角擦出愛情火花稱得上是電影的基本公式,不過《無聲救援》對此的刻劃則明顯含蓄許多,有關愛情的呈現均比較點到為止,甚至一場吻戲也並未往較浪漫的方向塑造。兩人儘管情誼深厚,但在片中所展現的面貌,更類似於親密的戰友,這樣的詮釋方式稱得上是不落俗套。

歷史上納粹德國對法國的佔領是分階段進行的,一開始馬歇與艾瑪還能遷居到法國南部避風頭,但1942年11月11日納粹德國佔領了法國南部,這項局勢變化也成了牽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馬歇與兄長亞倫便在此後加入了反抗軍。納粹黨衛軍與法國反抗軍的交鋒的戲碼,也在片中有所展現,電影雖然並未往戰爭片或諜報片的方向塑造,但仍有足夠的戲劇張力。

在缺少正面武力對決的情況下,仍能讓電影保持足夠的觀賞性,要歸功於反派角色的塑造。有「里昂屠夫」之稱的蓋世太保軍官克勞斯‧巴比(Klaus Barbie)在此時登場,成為撐起電影後半段正邪大戰的要角。片中的他反派形象鮮明,短短的片段就充分體現其殘暴的一面,因此儘管登場時間較晚,但角色本身完全足以駕馭「大魔王」的定位。片中,克勞斯‧巴比審訊反抗軍的一場戲碼便創造出足夠的情感衝擊,儘管畫面本身並未包含血腥畫面,但震撼效果已十分足夠。

《無聲救援》劇照。(車庫娛樂提供)

這場審訊所代表的意義,並非僅體現反派的殘酷,還牽一髮而動全身,進一步誘發馬歇與艾瑪的一場思辨。前者打算專注於拯救猶太孩子,後者則渴望殺幾個納粹份子復仇,兩種理念的交鋒本身就足以提升故事質感,而馬歇的理念最終獲得採納,也讓劇情更具人道主義精神,保證電影本身的正向色彩。

逃亡行動緊張感十足

馬歇與艾瑪等人設法帶一群猶太孩子逃亡的情節,便是《無聲救援》的最終高潮。電影的呈現也有極高的質感,在火車上與克勞斯‧巴比的正面交鋒,努力讓謊言與身分偽裝不被看穿,就被營造得緊張感十足。過程中甚至還體現了克勞斯‧巴比較為人性的一面,讓反派人格面向更完整。位於森林的逃亡最後階段,亦將懸念保持到最後,最終的結果更同時體現了好運與悲情的雙重面向。

《無聲救援》體現了納粹勢力肆虐時猶太人面臨的困境,而馬歇在其間對猶太人的種種幫助與取得的成果,傳奇色彩之強烈足以載入史冊。或許本片與同類作品中奧斯卡大獎等級的經典相比,仍差了些火候,但電影本身有上乘的質感,仍足以成為一部成功的作品。◇

《無聲救援》海報。(車庫娛樂提供)

責任編輯:黃珊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