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0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宜霖報導)二戰期間,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犯下的罪刑可謂人神共憤,以色列建國後,一向致力於追捕納粹餘孽、為族人伸張正義。Netflix近期上架的電影《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即是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本片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是一部寫實且具備諜報片風貌的優質電影。
曾任職於納粹黨衛軍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為納粹對猶太人進行屠殺的關鍵人物,戰後他卻逃過了紐倫堡大審判,悠閒地與妻小一起在阿根廷隱居。1960年代初,以色列情報機關摩薩德接獲他躲藏在阿根廷的情報後,遂決定排除萬難將他逮捕回以色列受審,本片的男主角彼德‧麥爾肯(Peter Malkin)探員,即是此行動的要角。
提供不同面向 展現新意
《最終行動》提供了相當不同的面相,首幕戲就告訴人們,並非所有的納粹黨人都罪該萬死,猶太人在對他們的追捕上,也可能因此而鑄下大錯。在一部正邪相當分明的故事題材中,一開始就能做到不忘了提醒世人,善惡有時並非那麼的絕對,這也讓本片有了不一樣的高度,並非純粹的為猶太人叫屈。
在對納粹的追捕上,本片也呈現了另類視角,並非所有的猶太官員都對此相當熱衷,有的原先反而更願意專注在當下的事務上,而非清算過去的罪惡,顛覆了許多人的刻板印象。多元觀點的劇本撰寫,讓《最終行動》絕不缺少新意,在同類型題材已相當多的情況下,更顯得格外不易。
由於本次任務是由情報機關一手策畫、執行,這也讓《最終行動》有著濃濃的諜報片色彩。從如何發現阿道夫‧艾希曼、到確認其身分無誤,以及規劃這起逮捕行動,乃至於任務的落實,本片相當完整的呈現了一場特務行動會有的面貌,對於諜報片的愛好者而言,相信會是場令人滿足的觀影體驗。
風格寫實 不以華麗場面取勝
以電影的呈現風格來說,《最終行動》走的是標準的寫實路線,儘管逮捕行動少不了訴諸武力,但電影可說是幾乎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武打戲;雖有駕車緊急撤退的情節,但也未因此刻意安排飛車追逐的場景來搏眼球,更不用說許多諜報片會有的誇張場景,在本片也是絕跡。
電影雖然沒有坊間商業大片常用來增添娛樂性的元素,但在劇情的娛樂性並未因此而減分,本片透過故事本身來撐起電影的觀賞性。阿道夫‧艾希曼被捕後,絕非能一路順風順水的押解回以色列國門,過程中其實暗藏了觀眾們難以想像的困難,有的難度甚至還是來自以色列國內。
同時,由於摩薩德的行動並未得到阿根廷政府的授權,因此其實有侵犯他國主權之嫌,加上當時阿根廷有一股不容小觀的親納粹勢力,這也讓任務增加了來自阿根廷官方的阻力。男主角彼德等以色列探員,在片中便不得不躲避阿根廷警方的追緝,與之上演起貓捉老鼠的遊戲,《最終行動》所擁有的諜對諜情節,多半來自這段背景。導演的處理也相當有水準,部分橋段絕不缺少緊張感,無須透過華麗的場面就能營造出不俗的可看性。
與納粹軍官的交鋒 大有看頭
片中,摩薩德探員與阿道夫‧艾希曼有著精彩的交鋒,從逼迫其承認自己的身分,就展現了令人讚賞的審訊技巧。另外,彼德更與阿道夫‧艾希曼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手戲,過程中盡顯這位納粹軍官如何詭辯、替自己開脫。這類情節儘管看似為平淡的文戲,但卻能憑藉著引人興趣的主題,讓觀眾始終能津津有味。
雖然這項行動是個團隊任務,但電影仍不忘了讓彼德擁有男主角該有的光環。許多隊友都對阿道夫‧艾希曼深惡痛絕,憎恨情緒顯著,但彼德除非受到刺激,否則始終能保持客觀,展現理直氣和的氣度;危急的時刻,也不乏犧牲自我保護隊友的精神;即使是與阿道夫‧艾希曼的私下承諾,亦能言出必行、遵守誓言。是個正向意義鮮明的角色,同時電影也不忘了呈現其有血有肉的一面,讓角色也不至於被過度美化。
就演員表現來說,本片的水準可說是相當的整齊,幾乎未出現演員演技青澀的問題。而之中最耀眼的,當屬飾演大反派的班‧金斯利(Ben Kingsley),儘管阿道夫‧艾希曼罪惡滔天,但日常生活中仍是個頗具人性的人,詮釋這樣的角色自然相當考驗功力,但他卻駕馭的得心應手,證明了得過奧斯卡的出色實力。
由於《最終行動》的故事出自真實歷史,電影本身自然不以驚喜取勝,劇情發展大體都在觀眾的意料中,但過程卻詮釋的相當有觀賞性。雖然本片無緣在電影院的大螢幕放映,但相信絕不會因此而減損該有的地位。◇
責任編輯:黃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