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合成食品正在興起 你了解嗎?

人氣 1149

【大紀元2019年06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很多人已對「轉基因」(GMO)食品有所提防,但現在很多利用「合成生物學」製造的食品已悄然興起,對此我們知道多少?美國市場上90%的奶酪都含有人造凝乳酶,而且政府允許用這種技術製造的成分無需在標籤上特別註明。

美國Impossible Foods公司「帶血」的素牛肉漢堡,藻類製成的蝦,素奶酪等,都是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製造的。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生物科學在21世紀才出現的一個分支學科,近年來發展迅速。傳統生物學是通過解剖生物體以研究其內在構造,合成生物學的研究方向完全是相反的——從基礎要素開始一步步建造構成生物體所需的「零部件」。

合成生物學早期用於製造藥品、生物能源、培養清除漏油的噬油細菌,現在已發展到生產食品和纖維,從素漢堡到蠶絲、養魚場的飼料、人造增味劑、人造蛋白……

合成生物學目前常見的應用領域包括:

●  簡單的基因編輯結合發酵過程;

●  用動物細胞做「種子」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養肉產品;

●  改變生物體基因使其影響到自然界中整個群體的特性,比如阻斷蚊子傳播瘧疾的能力。

奶酪的拉絲感,蠶絲的彈性等,通常是由植物或動物細胞產生的某種蛋白帶來的特性。生物學家找到與某個特性相對應的蛋白,就能在實驗室通過化學方法造出這種基因序列,注入酵母菌或細菌細胞內。之後,發酵的過程把這些微生物變成生產這些蛋白的一個個微型工廠,從而產生出大量所需的蛋白。之後作為食品成分或紡入纖維中。

「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含有以這種方法造出的原本來自大豆根部的蛋白質血紅素,讓漢堡有肉的味道、顏色和口感。

目前很多這類公司都在剛起步的階段,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市場上有數十億資金注入這個領域支持這些公司。合成生物技術產品都承諾會節省自然界資源,可是目前社會對這個新領域的了解還非常有限,面臨很多問題: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跟不上、沒有完備的安全性和社會可持續性研究、對整體環境的影響、對全球經濟鏈的影響等等。

Civil Eats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六家使用合成生物技術的公司,以及幾個業界協會。很多家都拒絕發表評論,看來民眾對這些食品的發展和未來應給予足夠的關注。

基因編輯污染物種的擔憂

KnipBio生產的魚飼料,在同類產品中首個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GRAS)評估。

KnipBio使用一種在樹葉中廣泛存在的能產生類胡蘿蔔素的微生物,對其進行簡單的基因編輯,然後結合發酵過程刺激它們產生大量類胡蘿蔔素。最後對發酵的細菌採用巴氏消毒、乾燥後,混入麵粉中生產魚食。類胡蘿蔔素是維持魚類健康的一種重要營養。

批評者們表示,合成生物學的潛在風險是,被基因編輯過的生物體對自然界的污染和對物種造成不可控的後果。

KnipBio總裁對此回應說,巴氏消毒正是確保殺死這些被基因編輯過的細菌,還說研究顯示,這些基因修改過的細菌如果不在特定的實驗室環境下,繁衍幾代後會退回到原生狀態中去。

人造凝乳酶無需標注

自1990年起,人們開始使用基因編輯生產奶酪中的素凝乳酶。現在,美國市場上90%的奶酪都使用「發酵凝乳酶」(FPC),一種來自植物的凝乳酶。至今沒有見到對這種成分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的研究。

生物合成產品會向食品中加入新的蛋白質,食品安全倡導者Dana Perls說,這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過敏反應,她呼籲人們應了解這些產品對人體短期和長期的影響。

多數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奶酪是使用基因改造技術生產的,美國FDA已批准FPC成分不需要標注「轉基因」,因為FDA裁定「FPC與動物凝乳成分一樣」。

在美國,合成生物技術產品不被包括在GMO標籤法中,因此消費者更無從得知自己攝入的食物中是否含有這些人造成分。

對幹細胞種植肉類管理是空白

利用從動物肌纖維上取得幹細胞然在培養皿中培育肉類的方法,也是上述提到的生物合成領域的一項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美國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還跟不上,只表示,「FDA和農業部將對其管制」。

食品安全倡導機構iGEM副主席Piers Millet介紹說,除了國家政策的管理,這一行業還需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生物安全綱要」。但是這一綱要每五年才更新一次,遠遠趕不上這個行業技術的發展。

對社會供應鏈的影響?

一旦生物合成技術能夠生產某些成分,那原來供應這些物資的農場怎麼辦?

現在合成的香草精、椰子油、蠶絲已經對傳統農場造成了很大威脅。比如菲律賓的椰子種植場,經常遭遇颱風侵襲,正是需要市場資金幫他們度過難關的時候,而人造椰子油的出現卻將他們推向更加困難的境地。

合成生物使用什麽原材料?

就像啤酒釀造過程要用小麥一樣,合成生物技術的發酵過程需要碳水化合物。然而這提出了又一個關鍵的可持續性方面的顧慮:這個行業將選用什麽樣的作物,用多少?

在美國很多合成生物公司用的都是轉基因玉米,因為其廉價、供應量足。

人造蠶絲生產商Bolt Threads在公司網站上說:「(業界)普遍認為,大規模發酵過程在未來……有可能使用非可食性作物。」

食品安全倡導機構Friends of the Earth資深活動家Dana Perls擔心,合成生物技術公司為了得到大量的轉基因玉米或甘蔗,最終會使用不可持續的、使用大量殺蟲劑的工業化方式。

這些食品廠商很需要向公眾發布產品的「生命週期評估」,但直到近期,「不可能漢堡」才成為首家發布生命週期環境分析報告的公司。

報告稱,他們的漢堡比傳統牛肉漢堡省水87%,省地96%,少89%碳排放量。但是,這份報告沒有考慮到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而這很關鍵。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資深研究員Todd Kuiken說,如果這種漢堡在世界上普及起來,那將大幅減少對動物產品的需求,人們必須事先了解對農場、牧場主,以及整個社會經濟鏈的影響。

亟需社會性對話

對於提出這些顧慮的人們,這些公司對新技術有限的信息和透明度阻礙著社會性對話的開展。生物合成食品誕生的初衷是解決人類農業面臨的自然災害、蟲災等的困擾,將來真的是否能在不對社會造成傷害的條件下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待觀察,其實很難有個統一的答案,很可能要按照個案去考量。

而目前,正如Perls所說:「人們想要真正的食物,要透明度,沒人想被當作試驗品。」◇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歐盟禁止進口中國生乳及乳製品
歐盟進一步嚴控中國進口食品
新流質食品衝擊傳統飲食 營養師質疑
日複合型食品 台食藥署:逐批拆封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