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本月中旬人民幣經歷了2014年以來的第5輪貶值,但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6.7後,又迅速大幅反彈。分析認為,在這一輪人民幣匯率波動中,中共央行有意守住6.7關口。
業界分析:中共要守6.7
人民幣在岸價今年已經累計下跌超過3%。7月18日人民幣在岸價和離岸價雙雙跌破6.7後,截至2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上調,在岸價和離岸價也隨之上漲,重回6.7上方,在6.68左右。
彭博社和路透社都引述交易員的話表示,近幾天來(中共)央行通過中資銀行賣出美元。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市場人士分析,央行有意防守人民幣匯率在6.7。
財經作家劉曉博認為,中共要守住6.7,出於幾個原因。首先,繼續大幅貶值會引發國際反彈,同時一旦引發大規模資本外流,不好控制。
另外,今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有一個考核期,這段時間貶值太多恐怕不會通過考核。
再有,美聯儲加息預期一降再降,所以(中共)央行貶值壓力減輕,但是還要為美聯儲可能在12月份或明年初加息留出一些貶值空間。
人民幣仍有長期貶值壓力
瑞典商業銀行、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都認為,人民幣的這一輪貶值到目前為止暫時穩定,短期內不會繼續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
但是長期仍有貶值壓力。美銀、瑞銀、高盛、德國商業銀行等機構預計,今年末或明年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預期水平下調至7或更低。
瑞信和野村證券分別預計今年末人民幣兌美元為6.84和6.94。
人民幣在岸價和離岸價7月18日雙雙跌破6.7,當天中間價下調156點至6.6961,均為2010年11月以來新低。之前在岸價在今年已經累計下跌3%。
2014年開始的5輪貶值
2014年上半年的一輪貶值被視為試探性下跌,目的是刺激出口,應對製造業下滑的問題。從1月到5月,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五個月被下調。
1月初至4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貶值 3.61%,由6.05左右下跌至6.26左右,其中4月30日創下2012年10月以來的新低6.2676。
第二輪試探性貶值是2014年12月初至2015年1月底,人民幣兌美元市場匯率由6.14左右再次下跌至6.26左右。
最終2014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下跌221個基點,下跌幅度0.36%;人民幣即期匯率全年累計下跌2.42%。這是2005年7月21日匯改後人民幣中間價和即期匯率首次出現年度貶值。
第三輪是2015年8月連續三天大幅貶值。當月11日中間價大幅下調1136個基點,創歷史最大降幅,報6.2298。當天在岸價和離岸價分別下跌1.80%及2.65%。
12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跌1008個基點,報6.3306。在岸價貶值1.87%,報6.3258;離岸價盤中一度貶值3%。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跌704基點,報6.4010。
分析認為,此次貶值有6月中旬股災的因素,股災迫使央行放水救市,M2(廣義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知情人透露,股災和救市的背後是掌控國企的江派集團惡意做空所致。
第四輪貶值是去年11月份之後,當時國際貨幣基金(IMF)獲准人民幣從今年10月1日開始納入「特別提款權」 (SDR)貨幣籃子。貶值幅度最大是在今年1月初,當時的股匯雙殺震驚了全球金融市場。
今年1月4日~7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比去年8月11日匯改以來大幅貶值6.1%及7.5%。離岸價與在岸價的價差一度創下1600點以上的新高,說明離岸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更大。
第五輪貶值從6月末至今。有分析表示,中共央行雖然允許人民幣貶值,但是也想守住6.7的位置,所以在盤中有中資行賣出美元干預。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