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2月17日訊】蔡英文贏得2016年臺灣總統大選後,包括她自己在內,大家都同意,她的擔子非常非常的沈重,不但要收拾爛攤子,還要面對臺灣人民的高度期待和內外環境的嚴酷挑戰,不說沒有蜜月期,連一刻都不得鬆懈。新政府到底要如何因應,進而開創新局,讓臺灣在全球發光發亮、臺灣人民綻放笑容過著幸福快樂生活?各界議論紛紛,各種建議充斥,而新總統領導的團隊,相信早已備妥各種方案,蓄勢待發。身為臺灣公民,也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重建臺灣人民的信心。俗話說:人者心之器。除了自己有信心外,人與人間的互信也很重要,尤其對政府的信任更要趕緊拾回。畢竟「民無信不立」。可悲的是,長年以來,臺灣社會充斥虛假、欺騙,在「政治是高明騙術」的洗腦下,高層政治人虛假的表演早已司空見慣,上行下效,終致假、騙被認為正常,真誠被奚落,被認為呆瓜。
在自私自利催化下,無所不用其極的假、惡、鬥也悄悄上演,「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早已成為座右銘。黑心食品泛濫是此種現象的真實反映,而投機炒作、金融風暴的常相左右,更是人心貪婪、腐化、衍生性金融劇毒商品遍布的具體呈現。如何消弭此種不良習性,讓誠信重見天日,讓「人『若』為己,天誅地滅」回歸,是新總統的第一要務。除了以身作則真誠為人外,破除「黑箱」、公開透明,讓「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劑」充分發揮。「做真人、辦真事、說真話」是個人對蔡英文的第一項要求和期許。
其次,認清政府的適當角色,讓政府「做對的事」,進而「把對的事做好」。到底政府應做什麼事呢?簡單的說,「創造並維護一個公平公正安全和諧的生活及投資環境」就是對的事。政府是凡人組成的,沒有超凡的能力,自身又沒有資源,其資源都來自民間,應是人民自願甘心提供資源給政府,請政府做好人民交付的任務。
當前我們看到的情況已經本末倒置,政府甚至反客為主,自行規劃並強迫或以各種方式半強迫或迷惑人民接受。於是「功能性財政」掛帥,政府舉債、赤字預算被認為理所當然,如今的「寅吃卯糧」、「債留子孫」、大債時代的現象就是鮮活的結果,而官商勾結、貪污舞弊、行政立法部門權責不分也是寫照。說得明確些,政府是做服務人民的事務,由人民支付服務費,一切「營利」的事務都是民間事,充其量政府只配合行政事務,讓交易成本降低。再說的清楚點,國防、警察治安、法治才是政府應為之務,經濟事務還給民間,拼經濟不應該是政府帶頭,也並非政府的責任。所謂的「庶民經濟」是對的,可惜的是這已成為口號,掛羊頭賣狗肉玷污了它,期待新政府予以落實。由蔡英文近幾年深入民間,親身參與百工百業實際事務,相信新政府不會蹈馬政府的覆轍,而會是「小而有能」、貼近人民的!
第三,跳脫「一意追求GDP、高經濟成長率」的迷思。GDP和薪資、人民生活幸福之間沒有絕對關係。GDP只是一種資訊,它是社會中「個人」生產加總的概念,重點不在「總量」,而是各個行為「個人」,何況總量是「估計值」,且「加總」是困難的事,不可能是「真相」。英國經濟學家黛安.柯爾(Diane Coyle)在2014年出版的《GDP的多情簡史》(GDP: A Brief but Affectionate History)中說的好:「過去,我們用GDP評估經濟。現在,我們用GDP來騙取選票」。
畢竟「GDP從一開始就不是被設計來衡量國民福祉,它是衡量一國財政收支的工具,是一種會計帳,但其帳目複雜,資料又難精確,很容易被喬來喬去,人民也很容易受唬弄。」所以,新政府應將GDP作為一種資訊參考指標,且認真去調查、編製,讓它儘量反映現實,供研究者及全民參考應用,絕不可作為施政的唯一目標。
當然,要改變既有觀念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心且願意認真去做,沒有不可能的事。不過,國家社會是屬於全民的,沒有人能置身度外,有待全民「同心協力、分工合作」向正確的路努力前進。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