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2月25日訊】布爾什維克當政初期,雖然黨外毫無自由可言,黨內卻還存在著相當的自由,普通黨員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可以與領導機關不一致,甚至可以對它們的決議提出異議。
1923年初,蘇共黨內湧現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不滿現實的「工人反對派」,矛頭直指黨的上層和黨的官僚主義。托洛茨基當時試圖駕馭並利用這股力量以打擊「三巨頭」,也對黨內的官僚制度予以了尖銳的抨擊,並指責黨的上層已經發生了官僚主義蛻變。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爭取主動,「三巨頭」控制的政治局也煞有介事地批判起黨內官僚主義來了。當年11月25日,政治局與中央監委主席團還專門召開聯席會議,一致通過了一項《關於党的建設》的決議,莊嚴宣佈:黨的領導是忠於黨內民主制度的,同時,以同樣莊嚴的態度批判了黨內官僚主義,以表明黨的中央委員會是帶頭反對官僚主義的。季諾維耶夫還寫了一篇文章《黨的新任務》,大談特談關於加強黨內生活的問題,並發表在11月7日的《真理報》上。
政治局本來期望,這樣一來事態會平息下來,誰知結果適得其反,黨內的反對聲不僅沒有被平息,而且在各級黨組織中更趨激烈,形同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暴風雨。特別是在首都莫斯科的許多黨組織中,表決的結果不是擁護中央,而是反對中央的。面對這種情況,政治局於11月中旬決定,在全黨展開辯論,大張旗鼓地發動一場反對托洛茨基的運動,粉碎托洛茨基及其反對派。
不過,當各黨組織內的辯論和表決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之後,形勢卻朝著與「三巨頭」的意願相反的方向急轉直下,在大部分黨組織裡,多數黨員沒有站在中央一邊。首都莫斯科的黨組織是全國最重要的黨組織,全國各省的黨組織都要向它看齊的,而在這裡,中央已失去了多數。即便是在中央本身的眾多黨支部裡,投票時多數人也是反對中央的。也就是說,這時的中央,也就是「三巨頭」面臨著失敗的危險。對於他們來說,這顯然是個意外的打擊。
一次,「三巨頭」開會議事時,加米涅夫就「如何爭取黨內多數的問題」徵詢斯大林的意見,斯大林回答說:「我認為,由誰以及怎樣在黨內進行表決的問題根本不關緊要;而至關重要的則是,由誰以及怎樣來計算表決的票數。」
第二天,斯大林就派自己的秘書納扎列齊揚去《真理報》擔任黨的生活部主任。當時《真理報》收到了全國各地紛紛寄來的關於黨組織會議及其表決結果的綜合報告,特別是莫斯科市的報告。納扎列齊揚的工作很簡單,就是篡改報告中的表決結果。比如,某個黨支部會議上支持中央的有300人,反對的有600人,他的任務就是將這個結果改為投贊成票的600人,投反對票的300人。然後,《真理報》就按他改的數字發排付印。對所有黨組織的報告都是如法炮製。如果某個黨支部讀了《真理報》發表的有關他們表決結果的假報導後,給《真理報》打電話提出抗議,納扎列齊揚便會很有禮貌地答覆他們立即進行核實,隨後再告訴他們:「你們反映的情況完全屬實,發生了令人遺憾的錯誤,印刷廠把數位搞混了。要知道,他們的任務太重了。《真理報》編輯部向你們表示歉意,我們準備發表更正。」
每個黨支部都以為,只是自己支部的情況報導錯了,因此這是唯一的錯誤。殊不知,對大部分黨支部的報告採取的都是這種做法。結果,便逐漸造成了一種全面的印象,似乎中央正在全線贏得勝利。因此,各個省都變得小心謹慎起來,並且開始效仿莫斯科,開始投票支持中央。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段插曲。納扎列齊揚篡改黨組織表決結果的事被人捅給了托洛茨基,隨後托洛茨基大鬧政治局,將這樁醜聞揭露了出來。雖然大家都知道納扎列齊揚是按照斯大林的旨意這麼做的,但政治局委員們卻都做出姿態,表示同意托洛茨基的憤怒是公正合理的,連斯大林本人都帶頭做出了這樣的表示,並允諾對此事立刻進行調查。但是,調查拖拖拉拉進行了一個星期,等到最後,表決已告結束,整個事情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黨內多數已轉到中央一邊,反對派遭到了失敗。
之後,斯大林在政治局會議上報告說,經過調查證實,納扎列齊揚個人有錯,並提出應立即將納扎列齊揚調離《真理報》,同時斯大林秘書室也予以除名。也就是說,斯大林不但沒有庇護納扎列齊揚,還把一切罪責都轉嫁給了他。
此後,納扎列齊揚再也沒有回到斯大林身邊。到1937年,斯大林乾脆把他槍決了。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