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已走過80年。抗日戰爭前後,一批批報國從軍的年輕英才們曾發出「想飛」求戰擊敵的吶喊,國家有難,「我死則國生」,他們的忠魂和英姿為後代留下了永遠的壯懷激烈的勵志迴響曲。
據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會副會長朱力揚娓娓道來, 抗日戰爭前後,一批批報國從軍的年輕英才就是「想飛」「求戰」,以下幾個小故事重現了青年英才們感人的報國情懷。
金陵大學物理系大二學生考入航校
日軍侵華後,大學生投筆從戎蔚然成風。羅英德是金陵大學物理系大二學生。他出身於廣東番禺一個富裕家庭。父親經商成功。羅府子女依次進入大學,進而出國深造。然而,九一八事變,改變了羅英德獨善其身的心態。
姐姐羅寶玉服務於上海寶隆醫院,慘死於日軍轟炸,羅英德投筆從戎。他經歷術科考試和兩次體檢,和好友三人幸運進入了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三位好友於開戰後不久,都相繼提前結束了生命。羅英德得知好友殉國,寫下感言:「……周、徐等皆壯烈犧牲,及今,餘亦百戰餘生,蒼蒼滿頂。每憶燕子磯下,玄武湖邊,聽秦淮河畔之高歌,對北大樓失之落日,不勝今昔之感矣!」
從其儒雅工整的筆跡,看出這位「高富帥」文學修養皆佳,他們在國難當頭時,毅然投身報國,無怨無悔。
空軍航校畢業證 「成仁取義的聘書」
1934年底,航校舉行第三期畢業典禮暨懇親會。不少青年隱瞞父母讀軍校而不是讀普通大學,在航校畢業典禮暨懇親會上,不少父母在看到校園中「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 當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於盡!」的石刻時,不禁當場落淚;因為他們辛苦培養的「高富帥」青年才俊畢業後,拿回家的不是薪水,不是一紙留學國外證書,而竟是一張「成仁取義的聘書」。
1936年 五期學生請纓求戰
1936年,航校五期學生於中級飛行訓練結束後,明知習武未成卻不斷要求校方提前應戰。
這是他們上呈蔣介石的請纓書:「…月來華北事件緊急,…惟生等熱血狂騰,願與任何敵人拚效長短,…願為刀下鬼,毋為屈死魂;是以伏懇提前加緊升等技術訓練,俾早日習得射擊與轟炸等技術……」
而蔣介石委員長不到數日就回覆如下:「壯志可喜,惟事實上各項技術之進度須有一定之階段,未可一蹴而就。即加多飛行時間,亦限於個人之體力精力,反有欲速不達之病,仍希諸生照常安心循序求學為要。」
直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中國全面抗日。他們強烈的報國之志,終成為報國之行。
教官樂以琴 搶機升空
1936年某日,誤傳日機來襲,輪值警戒任務的五期教官王蔭華立刻準備升空應戰。就在此時,輪休的教官樂以琴欲搶機升空。王蔭華不從。樂以琴以命令口吻訓斥道:「我以三期學長身分命令你,把飛機交給我。」事後,雖然證實警報為誤傳,但樂以琴的「搶機」事件傳為美談,即使78年後的今天,仍為當時目擊者張光明所津津樂道。
空軍中尉鄭少愚抗擊四架日機
1937 年9月4日清晨,幾位空軍中尉被推醒,告知好朋友沈崇誨帶著904號飛機和炸彈一同撞到敵人的軍艦上。指揮部來電話,催促鄭少愚即刻赴機場準備。鄭少愚匆 匆踏上門口的汽車,臨走,他掉下兩點淚珠,說:「我今天就替他復仇。你們下午到花鳥山轟炸時,不要忘記帶一束鮮花丟在白龍港。」他所說的這束鮮花是為他準 備的。
後來得知,空軍中尉鄭少愚由羅店上空苦戰至昆山,為數架敵機所環攻。照理,兩三個敵人不是鄭少愚的對手,然而四架飛機攻擊他一架,數量上相去太遠了。待另一位空軍中尉呂基淳突圍出來救鄭少愚時,他的飛機已中彈在空中燒著,墜於火線內。前線士兵奮力救險,鄭少愚已重傷,送去治療。當醫生為他鉗取腿上的子彈時,曾用麻藥,他雖然額頭上冒出汗珠,卻沒有一點痛苦的表情。
待1938年正月,鄭少愚傷勢還未痊愈,就繼續駕機參加戰役。參加了保衛武漢領空的多次戰役,以及徐州、蘭封、南昌、馬當、九江各前線的作戰。飛遍中原,白天、黑夜都在擊落敵機和執行任務。
空軍講究武器的質、兵力的量。當時的中國空軍裝備處於絕對劣勢之下,還要去對付質量遠為優勢的日軍,其任務之艱難困苦,遠非局外人士所能想像與揣測。假如沒有民族傳統的優厚秉賦和放下生死及必勝的決心,實在難以想像。
這段期間,像鄭少愚中尉這樣的前期飛行員和教官不僅擔負了抗敵重任,還要培訓新飛行員,身教言傳,他們公明勇毅、英敏勤勞,每戰必先、有功不居的精神和作風,贏得部下的敬重和愛戴,也譜下了空軍抗戰史上光輝的篇章。
絕不妥協 同美聯盟 藍天再現
中國空軍經歷教戰、備戰、開戰、奮戰、避戰 、決戰、勝戰七個階段。 因日軍飛機的空中優勢和轟炸,中國空軍教官和飛行員們幾乎半數殉國,中國空軍被迫保存實力避戰一段時間。1941年,在物資軍備和有戰鬥經驗士兵飛行員最為匱乏的最艱難歲月,朱力揚指出,蔣介石委員長絕不妥協的堅強意志,帶領全中國走過黑暗時期,迎來同英美聯盟,勝戰日軍,藍天再現的局面。
(參考資料:朱力揚著《中國空軍抗戰記憶》)
責任編輯: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