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澳洲布里斯本報導)憑藉著卓越的生活環境、穩定的民主政治體系、完善的醫療、教育、金融系統以及相對充裕的就業發展機會等優越條件,澳大利亞多年來一直讓不少嚮往移民的各國人士趨之若鶩。有幸移居此地的我們,在享受著這一切的當兒,是否曾對披荊斬棘的建國先賢萌生絲絲的敬意和感激?是否有試圖瞭解他們是如何打造出這片樂土,經歷過什麼磨難?
基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澳洲的本土一直未曾經歷過大型戰爭。然而,這並不代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未曾為捍衛和平而流血。著名的澳紐軍團日(ANZAC day)便是為紀念曾為戰爭捐軀的澳洲和紐西蘭軍人而設立的節日。今年的4月25日適逢澳紐軍團日100周年紀念日,本文特此為讀者做出簡介。
澳紐軍團日起源於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和紐西蘭首次聯手的重大軍事行動,即發生在今土耳其加里波利(Gallipoli)半島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史稱加里波利之戰,也稱達達尼爾戰役(Dardanelles Campaign)。然而多年以後,澳紐軍團日的涵蓋範圍被進一步推廣至為悼念所有曾為戰爭、衝突事件以及維護和平而犧牲的澳紐戰士。
1915年,由澳大利亞以及英法等國組成的協約國派出了一組50萬人的大軍,先後遠渡重洋抵達加里波利半島。此役旨在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並占領奧斯曼首都,4月25日是盟軍首次登陸的日子。惟戰爭過程不盡人意。從一開始的錯誤夜間登陸、不利防守的立足點,到指揮的失誤、敵人的頑抗、疾病的侵襲、煎熬的氣候,都是造成盟軍失敗的因素。
歷經了煙硝四起的11個月,雙方損兵折將、屍鴻遍野。協約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死亡人數分別為約72,000人和56,000,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奧斯曼帝國可說是雖勝猶敗,戰爭所造成的耗損或為其不久後的淪亡埋下伏筆。
澳大利亞此役共有8,700人陣亡,19,400人受傷。舉國哀痛之餘,迅速催生了這一象徵著澳紐國民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以及認識國家歷史的重要日子 – 澳紐軍團日。1916年,「4月25日」被正式擬定為澳紐軍團日,此後每年的此日兩國都舉辦各種悼念儀式及活動。二戰以後,澳紐軍團日的意義又被逐漸延伸,納入那些在各種戰爭中陣亡的戰士,紀念戰士們為捍衛澳洲和其他國家、保護民族的生活而作出貢獻的人士,並警惕國民戰爭的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澳洲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士不僅限於歐裔,不少亞裔澳籍人士,包括華裔也參與其中。在那個澳大利亞白人政策橫行的年代,依然有近200名華裔移民被納入澳大利亞武裝部隊(AIF)的一戰榮譽名單之列,打破了其他族裔不准進入AIF名單的規定。可見此戰爭打破了不同族裔、文化和信仰背景的澳洲人之間的藩籬與隔閡。華裔對國家的忠誠、貢獻和功勳亦備受肯定,永垂不朽。
澳紐軍團日曾在1970年代的越戰時期陷入低潮,幾乎無人問津。然而近年又開始受到矚目,尤其獲得年輕澳洲人的重視。這可從大量年輕人身穿青黃服裝、手臂紋上國旗,並積極參與澳紐軍團日活動中窺知。不少人視之為年輕人飲水思源,感謝先賢之舉。
澳紐軍團日在兩國均被列為公共假日,各種紀念和遊行活動遍佈全國各地,包括晨禱(Dawn Service)、老兵大遊行(Veterans March)、吹奏《安息號》(The last post)、ANZAC特別早餐和ANZAC特別餅乾等。每一項活動都各具意義,發人深省。欲瞭解更多關於ANZAC的詳情,請參閱網站://www.army.gov.au/Our-history/Traditions/ANZAC-Day
責任編輯:陳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