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赤壁之戰後,曹操北歸,劉備隨即上表劉琦為荊州牧,而武陵、零陵、桂陽、長沙四郡很快主動表態歸順,不久劉琦病歿,劉備被擁為荊州牧。
於是,多年寄人籬下的劉備正式擁有荊南四郡,而孫權取得了徐州與荊州八郡之一的南郡,由周瑜擔任南郡太守。
孫權藉由此役甩脫青澀,蛻變成真正能獨立自主的君王,天下三分的形勢確立。這年,孫權二十七歲,劉備四十八歲,曹操五十三歲。
周瑜知人善用 任用龐統
赤壁之戰後,周瑜固守南郡,北御曹操,南拒劉備,肩負起守護孫吳江山的重任。這段期間,周瑜任用了龐統管理南郡的政務,自己則是完全垂拱而治。
龐統是何許人呢?龐統是鹿門仙人龐德的姪子。根據《後漢書逸民傳》記載,龐德是個世外異人,大家都尊稱他龐德公。平日以耕讀為業,連城裡都沒去過,跟妻子兩人相敬如賓。後來,龐德公與妻子更是「登鹿門山,採藥不返」,不知所終。
年少的諸葛亮也與龐德公熟識,每次拜訪,必定恭敬地跪拜在床下,龐德先生也不以為意,從不加以制止,而諸葛亮的么姊也嫁給了龐德先生的兒子龐山民,兩家成了親家。
當時荊州地區,還有一位知名的隱士司馬徽,他學識淵深,擅長鑑別人物,人稱「水鏡先生」。司馬徽比龐德先生小十歲,兩人私交甚篤,宛如親人。
龐統年少時看起來很樸鈍,其貌不揚,除了龐德公外,沒有人看出他的才華。二十歲時,龐統去見司馬徽,當時司馬徽正在採桑葉,龐統坐在樹下,二人從早上暢談到深夜。一席長談之後,司馬徽給予龐統很高的評價,稱龐統為荊南士人之冠,為「盛德」之人。從此龐統才逐漸有了名氣。龐德還稱諸葛亮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對兩人的才識充滿信心。
知人善用的周瑜,重用了才三十歲的龐統,並且給予完全的信任與權力。
壯志滿懷 重病不起
由於劉備擁有的領地迅速擴增,孫權想將妹妹嫁給劉備,以鞏固雙方的情誼。魯肅認為兩國聯姻,有助抗衡曹操,但周瑜的態度卻是完全不同。
建安十五年,劉備準備到吳國見孫權,請求借用南郡南岸的土地。周瑜立刻勸孫權: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定不會久屈人下,為人所用。我認為應該把劉備留在吳國,替他建造華美的宮室,給予眾多的美女、珍玩,讓他沉醉於享樂之中,將關羽、張飛分開各置一方,派遣像我一樣的大將趁機攻打他們,大事就可底定了。現在還割送土地資助其大業,讓此三人相聚一堂,以後在戰場上,恐怕就像蛟龍得雲雨一樣,終非池中之物啊[1]!」然而,孫權認為北方的曹操才是最大的威脅,此時應該廣結英豪,因此並未採用。
接著,周瑜又建議孫權,應該趁曹操新敗,國力虛弱之時,進攻劉璋,取得益州(蜀),收併漢中的張魯,留下將領駐守該區,再結盟西北的馬超,然後周瑜再返回東吳,率軍從荊州北攻曹操,南北兩路夾擊,就可以取得北方。
周瑜的這個戰略,大膽又充滿創意,獲得了孫權的支持,孫權甚至開始找劉備商量借道荊州進攻劉璋,然而人謀難敵天意,正當周瑜著手準備相關事宜時,卻突然重病不起。
臨終遺言 心繫國事
病中,周瑜寫了一封短箋給孫權:
「當今天下正是諸事紛擾的時候,我也因此夙夜憂心,希望主公您能把遠光放遠,未雨綢繆,然後才能享受甜美的果實。
現在我們和曹操為敵,劉備又近在公安,離我們的疆界很近,百姓還沒有完全歸順,應該要派遣良將鎮撫,魯肅的智慧與謀略足以擔當此重任,請求能派魯肅代替我的職位,我離死亡不遠了,想說的也已經說完了。」
信中言簡意賅,依舊心繫國事,不僅對於死亡無憂無懼,還推薦與自己意見相左的魯肅,接任駐守前線的職位,可見他對於這位老朋友的信任,顯見他無所芥蒂的胸襟,以及始終為君為國的一片丹心。可以說,人生至此,問心無愧了。
孫權素服行喪 無盡思念之情
周瑜去世,年僅三十六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為周瑜服喪。他傷痛不已,痛哭流涕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我今後將依賴誰呢?」
周瑜死後,孫權用心地做了細緻的安排,照顧周瑜留下的二子一女。周瑜的長子周循娶了孫權與步夫人之女孫魯班公主,官至騎都尉;周瑜的次子周胤娶的也是孫氏宗室女,官至都尉,封都鄉侯;而周瑜的長女則嫁給太子孫登。
孫權以親近的宗室子女與周瑜一家聯姻,足以顯現他對周瑜恩深義重,因而後來經常自嘆:「孤念公瑾,豈有已乎?」(我思念公瑾的心,何曾有停止的時候啊!)慨嘆心中對周瑜無盡的思念。
雄烈膽略 千古英豪
赤壁之戰期間,劉備與周瑜密切互動,對於周瑜有了深入觀察與了解,他盛讚周瑜「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器量廣大」,可以說是英雄識英雄,深刻認識周瑜的不凡器識與才華。
身為孫吳的開國元老,周瑜始終與孫策心意相契,兩人二十歲就並肩征討江東,立志闖一番功業。孫策死後,周瑜輔佐孫權大約十年的期間,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危急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他以寡擊眾,卻心意堅定,謀略穩健,絲毫不膽怯,充滿智慧與勇氣,難怪諸葛瑾、步騭在多年後上疏孫權,一再提到周瑜的忠勇節義,稱揚他簡直是把自己當成敵軍的標靶,「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令後人永誌難忘。
清朝王懋竑曾經評論:「如果周瑜沒有中途病死,一定會攻取蜀漢,那麼劉備就無駐足之地了………,這些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參與的呀!」
的確,天意三分,並不是人力可與。藉由三國英雄爭霸擴土的歷史情節,人們最終識得千古英雄以豪情壯志演繹義勇奇智的壯節風範。
赤壁一戰,孫吳得以鼎足而立,周瑜一戰定江山,其一派儒將的高情雅致,雄烈大膽的精明謀略,以及忠勇大度的高遠襟懷,隨著世紀大戰赤壁風雲的流傳不朽,萬古長新。
[1] 三國志周瑜傳
[2] 江表傳曰: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文章轉載自乾淨世界【悠悠千古事】頻道:
看更多【三國英雄——周瑜】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