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退休計劃:固定法和浮動法之優劣比較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許多人擔心退休後的生活,是因他們不知道每年到底該為退休存多少錢?個人每年退休儲蓄,取決於許多因素,如收入、退休年齡及是否擁有房產等。

以一對年入為11萬的職業夫婦來說,2個人退休後收入中,養老金CPP和老年金OAS占目前收入水平的近30%,如2人退休後收入目標為退休前近55%,意味著另外25%空缺需要個人退休儲蓄來填補。加人退休收入目標一般為退休前40-70%,因人而定。

以下是Morneau Shepell首席精算師維提斯(Fred Vettese)在新書《從逆勢角度看退休計劃》(The Essential Retirement Guide: A Contrarian』s Perspective)中提供的固定投資法和浮動投資法2種投資戰略比較,誰優誰劣,一目瞭然。

固定投資儲蓄法:

儲蓄率(占收入百分比) 8%

退休後實現退休前收入27%目標實現機率 49%

退休後收入為退休前收入比率範圍(9成情況下) 17-41%

浮動投資儲蓄法:

儲蓄率範圍 5.3%-11.2%(98%情況下)

儲蓄率中位數 7.9%

退休後實現退休前收入27%目標實現機率 62%

退休後收入為退休前收入比率範圍(9成情況下) 20%-42%

註:27%是除CPP和OAS收入之目標

上列數字中,第1部份《固定投資儲蓄法》部份顯示,根據歷史經驗,27%的收入目標原本實現很容易。歷史投資數據顯示,根據股六債四(股票投資60%,固定投資40%)混合資產投資法,唯一無法實現27%收入目標的年份是1946-1975年,期間只能實現25%的收入目標。最好的年份是1971-2000年,期間儲蓄利率高達8%,實現高達79%的收入目標。這一收入,加上CPP和OAS,再加上退休後個稅利率降低,以及許多開銷取消,到退休時,這對夫婦可支配收入本應能翻近2倍。

然而按目前形勢來看,未來儲蓄利率和投資回報率,肯定會比當年低,原因眾多,不僅僅是因人口老化。儘管如此,按年存收入8%來算,預計仍綽綽有餘,或至少是按蒙特卡羅模擬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得出結果。蒙特卡羅模擬法還顯示,這對夫婦30年後退休收入能實現退休前41%甚至更多目標機率是5%,同時退休後收入只有退休前收入17%甚至更少的機率也是5%。

浮動資產比儲蓄率

問題是,年輕人是否有可能增加儲蓄不超過8%情況下就能實現27%的退休後收入目標之可能性?此外,無法實現27%目標機率仍高達50%,是否能減少這一機率?

要實現這些,可考慮改變投資資產比,其中一種方法是加大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權重。如上述表格第2部份《浮動投資儲蓄法》所示。

長期來說,股票回報率優於固定投資回報,同時風險也大,但風險再大,仍值得一試,看看結果如何。如這對夫婦在35歲時投資組合中股票權重高達80%,然後每隔5年遞減,直到退休前減至45%。這種投資法,正是目標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s,TDF)之投資精髓。

另一種方法是,改變儲蓄率,即達不到27%目標的年份,多存些,超過27%目標時,少存些,保持儲蓄率中位數不超過8%即可。根據蒙特卡羅模擬法發現,使用這一浮動法比上述簡單的固定法效率要高得多。在保持儲蓄率中位數8%情況下,實現27%目標機率從49%升至62%。此外,最糟情況機率也有所減少。

上述2種情況中,其它考慮因素還包括:其一,無論個人年儲蓄多少,也無法保證百分百實現退休收入目標,要知道,生活總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其二,8%的儲蓄率假設前提是存30多年,如儲蓄開始得晚,或中間停止儲蓄幾年,或投資手氣差或提前退休,就得多存些了;其三,個人可隨時根據情況調整投資資產比和儲蓄率,如此一來目標實現率也會隨之變動;最後,計劃過程中,得有辦法隨時評估是否實現或落後目標,如使用表格、專用軟件或諮詢理財師等。◇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