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4日電)昔日帶領台大金山分院發展社區安寧照護,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現在要率聯醫推動都會型社區照護,讓末期病患有尊嚴善終及圓夢,並避免台灣人口老化問題造成無效醫療。
聯醫仁愛院區今、明兩天舉辦「2015安寧國際研討會暨微電影徵選頒獎」活動,邀請英、美、星、台等專家學者,共同分享、交流國內外安寧療護發展趨勢及經驗,盼激盪、啟發更多樣化照護新選擇。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致詞表示,過去10個半月來,衛生局和聯醫確定讓聯醫朝向社區醫院來發展,並做到全人、全社區等五全照顧,其中人生最後一哩路相對重要,過往安寧照護從醫院推到社區和鄉村,現在則要將此經驗推到都會,需克服許多困難,也是新的社會設計方式。
他說,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證明此模式在都會很需要也成功,現已完成550餘例照護,希望未來繼續擴大推廣,將最後一里路照護到最好,正確的道路上並不孤單。
黃勝堅會中也就「都會型社區安寧照護在台北」為題演說,他表示,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再過6、7年台灣醫療體系就要出問題,因為弱勢依賴死亡者越來越多,白色巨塔不可能解決得了,當弱勢沒被照顧好時,這個社會就不叫健康社會。
黃勝堅指出,如何回歸全人關懷是需要大家努力,有無可能「不要將醫院當成照顧死亡的常規,不要將加護病房變成痛苦生產線及生死前哨戰」,否則會有很多無效醫療,並舉台灣加護病房密度世界第一恐釀排擠效應,年輕醫師會不知為何而戰。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主治醫師施至遠表示,簽安寧不是放棄而是保護,並舉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病患阿圓姨為例,其先生本來每隔數週就要抱她來就醫,但透過醫療團隊安寧照護後,他說生活變輕鬆也改善很多,不料他後來反被檢查出膽管癌末期,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但在團隊和家人陪伴下,安寧走完最後一哩路。
台北市衛生局說,北市現正全面推動居家安寧照護,希望將有限醫療資源做有效運用;另一方面,則給予安寧病患自主選擇「善終」方式,滿足其「回家」告別往生心情,以及和家屬陪伴其走完人生最後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