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排名90位 中國人快樂被「偷走」

人氣 79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9月16日,調研機構蓋洛普公司公佈一項對全球135個國家人口幸福感的調查顯示,在全球135個國家幸福感排名中,中美洲小國巴拿馬高居榜首、美國排名第12、中國排第90,落後於印度(第71名)和臺灣(第55名)。中國社會學家周孝正認為,中國人不幸福是「一個常識」。

這項蓋洛普-Healthways全球幸福指數(Gallup- Healthways Global Wellbeing Index)調查,對全球135個國家13.3萬名年齡在15歲以上的人進行電話或面對面採訪,涉及受訪者生活中五個方面的因素,分別是目的感、社會關係、社區、財務狀況和體力,排名是綜合這五個方面的因素。

在這五項中,有三項回答是肯定的,便是感到幸福的人。結果顯示,17%的地球人感到幸福,意味著83%的人在中間地帶、或者處在痛苦之中。在「目的感」方面,亞洲、中東和北非只有13%的人每天生活有動力,中國只有9%,最高的地區是美洲,37%的人以快樂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總體看,歐洲和美洲的人口幸福感最強,在排名前10的國家中有9個來自歐洲和美洲,它們依次是巴拿馬(1)、哥斯達黎加(2)、丹麥(3)、奧地利(4)、巴西(5)、烏拉圭(6)、薩爾瓦多(7)、瑞典(8)、瓜地馬拉(9)和加拿大(9)。亞洲國家中排名最高的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36)、土庫曼(38)、菲律賓(40)、泰國(44)和越南 (54)。

中國社會學家周孝正認為,中國人不幸福是「一個常識」。(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主觀幸福感更能涵蓋生活範疇

調查研究人員表示,儘管可以用一些客觀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成功」,比如GDP、預期壽命、就業率,但是,主觀幸福感能更廣闊涵蓋生活範疇。

研究人員發現,主觀幸福感,對健康、工作效率、面對挑戰時的態度有積極影響。幸福感高的人會更容易從困境中走出來,較好的照顧個人需要,也覺得自己更能對團體、社區和國家做出貢獻。

此外,主觀幸福感與一個國家的醫療開支、生產力、經濟表現相關。研究者建議各國政府,除GDP指標之外,在設定政策和發展目標時對社會的其它方面給與充分關注。

中國人不幸福

中國在綜合排名中,排名第90。在經濟狀況的單項排名中,25%的中國受訪者對自己財政狀況感到滿意,和全球平均數值一致。但僅16%的中國農村受訪者認為自己經濟狀況在改善,認為惡化的達29%。就社區居住環境而言,只有16%的中國人感到滿意,其中城市23%,農村14%。

對此,社會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的人不幸福,我覺得這是一個常識啊。這還用調查嗎?當然:呼吸新鮮的空氣——現在霾;清潔的飲水——97%的河流被污染、重金屬污染深層地下水;食品安全——三聚氰胺、蘇丹紅、孔雀綠,甚麼瘦肉精,甚麼地溝油。都不行啊。所以有人跟我說中國人幸福, 我一定要問他:你幸福嗎?說幸福,你怎麼幸福啊?當然是排得比較後了,這還用說嗎?至於說90還是100,那咱們沒有調查過,但肯定是靠後啊。」

中國人為甚麼普遍感覺不到幸福?大陸媒體《華夏時報》2013年7月一篇評論文章分析說,這是因為與幸福相關的兩個重要因素——對安全感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中國人都得不到滿足。

安全感即可靠的生存環境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和財產安全。反觀中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社會保障諸方面都有莫大的缺憾。從兒童到青年再到老年,沒有一個群體不面臨「安全」威脅:兒童的不安全感來自問題奶粉、隨時會出事的校車和喪盡天良的「校長」;青年人的不安全感來自就業和讓人望而生畏的高房價;老年人害怕老無所依,有了病看不起。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人的夢想能夠實現的程度。這依賴於社會的公正以及有沒有完善的社會機制來保證每一位公民自我價值的實現。錢袋是鼓了起來,但若「富而不貴」,財富和有錢人都不能獲得社會的尊重,幸福也無從談起。

在這種「不幸福感」面前,從企業家到員工,從官員到普通百姓,人人都覺得自己不幸福。

文章稱,男人的幸福標準是「有房子」,女人的幸福標準是「嫁給有房子的人」。當百姓的幸福標準建立在流沙一樣的物質基礎上時,幸福怎麼會來敲門?與中國青年不同, 西方社會的白人青年並不是很富有卻幸福感十足。因為他們的社會環境給年輕人提供了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雖然也會「養懶人」,但整個社會的創新精神卻被發揮到極致。

去年,大陸互動知識問答平台「百度知道」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每天有230萬人搜索有關「煩惱」的問題。迄今為止,以「煩惱」為關鍵字的問答共有1,600萬條,成為熱搜詞。

當今中國人被各種煩惱困擾著,物價飆升、就業難、買不起房、上不起學、食品不安全、配偶出軌、環境污染,等等等等。

中國人缺乏生活動力

在本次蓋洛普調查中的目的感方面,即人們對每天生活的滿足感方面, 僅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日常生活狀況在改善,35%的中國人不喜歡每天所做的事,不覺得每一天可以學習或者從事有意思的事情。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在本次蓋洛普調查中的「目的感」方面,即人們對每天生活的滿足感方面, 僅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日常生活狀況在改善,35%的中國人不喜歡每天所做的事,不覺得每一天可以學習或者從事有意思的事情。在「目的感」方面,亞洲平均數值是13%的人感到滿足,全球則是18%。

據大陸媒體報導,32歲的李琳(化名)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在旁人看來,她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工作穩定、收入豐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拼有了房、買了車,不久前還嫁人組建了自己的家。但李琳卻經常愁眉不展,她表示,自己常不知道整日忙碌為了甚麼:「快樂、幸福好像離我越來越遠了。記得上學時,去校門口吃個麻辣燙,在地攤上買條牛仔褲都會高興很久,但這兩年,已經很少能找到那種幸福的感覺了。」

研究人員表示,蓋洛普新近進行的另一項全球調查發現,中國的僱員是世界上最缺乏動力的群體之一。甚至在專業人員和經理人中,也只有約8%感到自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研究者分析,這可能與中國的工作環境以「發號施令」為特徵、等級明顯有關。此外,在提拔領導時,也很少考慮這一人選是否擅長鼓勵他人和幫助他人發展。

缺乏信仰「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

中國人為甚麼煩惱多,甚至是那些事業上很成功的人也鬱鬱寡歡呢?大陸網上熱議的一條微博帖子「什麼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分析了一些原因:第一、缺乏信仰。第二、總是和別人比較。第三、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第四、不懂得施捨。第五、不知足。第六、焦慮。第七、壓力大、標準高。第八、不敢堅持做自己。第九、得失心強,就是患得患失。

「缺乏信仰」被作為「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的第一個原因排在了首位。研究發現,沒有信仰的人,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於外在的物質上,喜歡相互比較,時時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歎自己的不幸;比較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比較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甚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研究顯示金錢難買性生活之快樂
曹穎﹕幸福與金錢無關
澳洲民眾:金錢難買快樂 家庭幸福最重要
調查顯示金錢買不來幸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