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老」這個人人都無法逃避的字眼,已逐漸成了棘手的社會問題。在德國,隨著戰後嬰兒潮這代人陸續臨近或步入退休年齡,人口老齡化趨勢已成為社會巨大挑戰。從2004年到2030年,德國15-64歲之間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將會縮減12.6%。與此同時,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和年數都會大幅增加。面對這一困境,執政黨和在野黨提出了不同的應對方案。
德國政府曾出台過一項改革計劃,逐步降低退休金相對於勞動收入的比例,目前退休人員能領到的養老金是退休前毛收入的51%,到2030年這個比例將降至43%。也就是說,一個工作了35年,稅前月收入達2500歐元的工作人員,如果在2012年退休,每月能拿到816歐元的養老金;如果在2030年退休,每月就只能拿到688歐元。而688這個數字恰恰是德國目前老年貧困線標準,如果退休金低於這個數字,便可去政府申請部份補貼作為基本的生活保障。這就意味著,那些月收入不足2500歐元的人,一旦退休後,就邁入了貧困行列,成了政府救濟的對象。
以上的換算結果是9月初由德國勞工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CDU)公佈於眾的,她對德國人工作一生卻不得不面對貧困的淒涼晚景提出了警告,並且提出了「補貼養老金」(Zuschussrente)這個解決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如果一個工作人員能夠證明自己參加了40年的社會保險,(並且繳納了30年的法定養老金,就將其退休後每月的最低養老金提高到850歐元。但2019年以後必須加上繳納5年以上私人養老金的條件,2049年以後則條件變為必須繳納35年以上私人養老金。此方案一經提出,招致了包括基民盟(CDU)在內所有黨派的反對,普遍評價是「不實際」、「不恰當」。
就在人們對這一方案爭論不休的時候,在野的社民黨又提出了另一養老方案——「團結養老金」(Solidarrente)方案。根據此方案,所有加入社會保險達40年、繳納法定養老金達30年的工作人員,退休後每月的最低養老金標準為850歐元。如果低收入和長期失業的人群,依然能夠繳納養老金超過30年者,政府將通過財政撥款來提供該人群的基本養老保障。社民黨提出這一方案的基點是,勤慇工作了一輩子的人,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應該比那些不工作只拿社會救濟的人差。然而,執政的自民黨(FDP)率先對這一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質疑,來自基民盟的社會專家施潘(Jens Spahn)也提出,社民黨並未解釋清楚,誰應該來補齊850歐元最低養老金的差額部份,這筆錢到底應該從哪出?
關於養老金方案的爭論並未停止,也許就像勞工部長馮德萊恩所說的,無論是誰都拿不出一個讓所有人100%滿意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