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國史館13、14日舉辦「近代國家的型塑: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表示,從中華民國1912年建國以來,制訂憲法使民國成為奠基在國民主權的憲政體制,可以說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很重要的工作。
國史館館長呂芳上表示,20世紀初,中國由專制走向共和,辛亥革命民國建立,中國本有機會走上政黨政治憲政之路,終因國內外條件的制約,直到1980年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才逐步走入民主政治,到21世紀初,才趨於成熟。
薛化元說,中華民國統治中國大陸38年的歷史過程中,直到1946年以前,制憲的工作不斷地遭到挫折,1947年7月因為國共內戰關係,國民政府下令動員戡亂。雖然第二年憲法正式實施,而在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憲法規定組成之前,國民大會又通過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明白的賦予動員戡亂憲法的依據,並凍結了部分的憲法條文。1948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根據臨時條款,下令戒嚴。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瞿宛文表示,台灣戰後初期,國民政府進行的農村土地改革,應稱得上是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一項變革。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表示,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面對軍事、財經、外交各方面的困厄,仍決心力行改革、從頭做起。改革成果斐然,尤以經濟改革為最。1949年推出民營化政策,1958年推動大規模外匯貿易改革,使台灣經濟和世界接軌。1959、1960年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將改革擴大到社會、文化、教育、法律各層面。十年之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從計畫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這一連串的改革,導致長達30年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並順利帶動社會及政治的改革。
卜睿哲籲民進黨接受「中華民國」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 說,民主進步黨如果肯接受中華民國的政治實體,更能維護所定義的台灣核心利益。
談到部分台灣人士宣稱中華民國象徵一段悲慘而艱困的過去,卜睿哲認為,這種觀點是那些居住在台灣但不認同中華民國的人所持的看法,因為他們將194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中期政府對於自由民主的壓迫和中華民國直接畫上等號。
卜睿哲提到,部分人士並不喜歡「中華民國」這個名詞,比較喜歡稱自己的國家或土地為「台灣」,但為了實務的政治理由,他們僅能接受中華民國作為國號,並希望這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但他認為,如果民進黨肯接受中華民國作為自百年前開始持續歷史的政治實體,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還要長37年,也許他們可以更好的維護其所定義的台灣核心利益。
[[9]]
中華民國國父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誕生,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1940年4月,中華民國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為國父,以表彰其創建中華民國之事蹟。
國歌
現行國歌歌詞出自1924年6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開學典禮演講中所頒的訓詞。初為黃埔軍校校歌歌詞,後用為中國國民黨黨歌歌詞。後在政府廣徵國歌皆不獲入選的情形下,於1937年6月21日公布為中華民國國歌。
國旗
國旗的藍本是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經孫中山加上紅色作底,成為三色。民國建立後,袁世凱以五色旗為國旗。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後,即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並隨革命軍北伐,飄揚全國。
總統與憲法
憲法是總統行使職權的法源依據,中華民國行憲後經歷「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七次修憲等憲政改革。
總統的選舉
總統的權力來自人民的賦予,而人民的賦予則透過選舉。行憲後第1至8任總統歷經「間接選舉」產生;第9至12任則經過「直接選舉」。
總統的宣誓
總統宣誓就職為國家大典,旨在彰顯新任總統與全民共同傳承、開拓歷史的重大意涵。中華民國自行憲以來,共歷經十三任、六位總統。總統就職宣誓誓詞: 「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
[[3]]
國璽
中華民國國璽有二方,「中華民國之璽」及「榮典之璽」。新任總統就職時,依印信條例規定,由立法院院長授與國璽,象徵國家大政及政治權力的傳承,代表全體國民賦予新任總統權力與責任。
總統與貨幣
現代國家常將元首肖像鑄於貨幣上,作為國家主權的象徵。中國歷經兩千年帝制,直至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後,才開始出現這類貨幣。
勳章
勳章係由國家元首頒贈,表揚受勳人對社會、國家的貢獻。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