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清早,驅趕蚊蚋;午餐過後,打掃落葉,日復一日、不再抱怨,孩子們一派逆來順受、怡然自得的樣子,讓師長甚感欣慰。看來,經年累月踏實的行動,他們已經逐漸的學會了改變心境、隨遇而安,懂得與缺憾共舞了………
回想近一年前,剛搬到一樓這間教室的時候,它的景觀、採光、通風與便利,都獲得師生一致好評,很慶幸能夠在這裡度過國中的最後時光。然而,不久之後,就開始聽見叫苦連天、怨聲載道了,原來,雖然此處室外綠草如茵、花木扶疏,但是蚊蟲猖獗、落葉蕭蕭,每天飽受蚊蟲「攻擊」、落葉「侵犯」,大家都深受其擾、苦不堪言。
在積極、賣力的驅趕和打掃之後,情況依舊沒有改變,於是,我建議孩子們:讓我們與「它們」和平共處吧,畢竟「它們」也是生態的一份子、自然的一環節;而且,這裡涼爽、舒適、清幽又方便,已經夠好了,怎麼能再貪得無饜呢?這就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所言不虛呀!孩子們靜默無語,似乎已接受了這個說法。
其實,世間缺憾太多了,豈可盡數呢?張潮在《幽夢影》中書寫十大恨聊以解憂,他娓娓道來:「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臺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先生尚且如此,那麼,凡夫俗子的我們,又何能倖免呢?重要的是瞭解缺憾、接納缺憾。
特別欣賞唐朝詩人王維的兩句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平靜舒緩、從容自在,令人嚮往。生命是一段旅程,每個時期都有可能發生「水窮」的缺憾,但是,如果能用這種詩境來看待困窘,那麼,處處會有「雲起」的美好,人生也就有了轉圜,有了生機。切記:身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
午休時分,校園裡靜悄悄的,兩個孩子仍在後陽台默默的清掃落葉,我自窗戶望出去,正好看到雨豆樹的黃葉紛紛墜落,緩緩的飄到了孩子的身前、身後,隨著孩子移動腳步,像是在翩翩共舞,煞是有趣,我私下為這一幕定調命名,就叫做「與缺憾共舞」吧!@*